集郵文化更需郵情傳承! |
發布日期:09-11-16 08:39:03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 作者:ningyy |
集郵作為一種傳統的民族文化經歷了國家的建設歷程,記載著中國革命的歷史,頭頂著國家名片的美譽光環,被廣大的集郵愛好者似為生命源泉,郵市出現的歷次行情叫每個集郵者欣喜躍狂。然而,歷次行情的波折和挫折也讓集郵者冒了一身的冷汗,有的郵商半道夭折,有的郵商逃之遙遙,有的郵商傾家蕩產。 集郵有情,炒做無情。集郵市場是一個文化市場,也是一個集藏市場。需要廣大的集郵愛好者呵護,更需要郵商愛護和維護,每次的行情大潮前后,都有部分郵商因炒做而淘汰出局?偨Y經驗教訓,是炒做不符合市場規律,還是市場不允許炒做,說到底,就是炒做違背集藏市場的規律。集藏市場要的文化底蘊,需要的是集郵為主,藏品為筋的環境,不允許無序的炒做,炒做只能是坑害普通散戶,炒做新郵更使市場雪上加霜。因為,新郵沒有過發行期,發行量是未知數,有的投機者借市進行炒做,使跟風者接干而起,坐莊者乘機拉高行情,散戶在后邊跟風,郵票本身就失去了集藏的價值,搖身一變變成了炒做者賺錢的籌碼。久而久之,市場的集藏意義就自然被炒做者歪曲,集郵的文化也就失去了光芒。當炒做達到一定程度時,散戶清醒過后不在跟風時,炒做者所謂莊家就成了無源之水,最后只能自己看著郵票發呆,最終被郵市淘汰出局,結果是不言而喻的。實踐證明,無序的炒做郵票是褻瀆集郵文化,炒做新郵更是破壞集郵文化市場發展。 市場有情,集郵真情。有了集郵市場,集郵便走向了正規化、法制化、規;能壍。目前,全國的省會城市均有集郵市場,部分大中城市也有規模不等的集藏市場,這樣的市場為集郵愛好者搭建了平臺,集郵會友的形式多種多樣,市場的規模不斷擴大,使得通過會友的形式交流集郵的體會,特別是一些行業郵協的活動開展的有聲有色,為集郵事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每逢節假日,也是老集郵愛好者聚會的好機會,結隊到市場、到郵協以郵聚友,以郵敘情,體現了集郵文化的魅力。每當周末到市場仍然能看到上了年紀的集郵者到攤位上尋找自己喜愛的郵品,有的聚到自己熟悉的郵商攤位上,聊起集郵的興趣,聊起集郵的好處等等。這些集郵者的真情是對集郵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發揚光大,市場這個平臺給集郵者創造了交流的機會,也為集郵者提供了集郵行情的第一信息,他是集郵者交流、溝通、暢談集郵文化的最好場所。 集郵文化,更需傳承。集郵文化也是民族的文化,同樣需要傳承,特別是當前集郵人數不斷下降的情況下,更應該把集郵文化傳承下去,使國家名片更加生輝。要進一步摸清集郵的現狀。無論是國家機關、大中院校,還是廠礦、部隊,都需成立相應的組織,定期組織集郵活動,采取不同形式的集郵宣傳,把集郵文化似為宏揚民族文化的載體,讓集郵文化事業蓬勃發展。要從中、小學生的課堂教育抓起,要從部隊的業余文化課堂入手滲透集郵文化,要從企業、廠礦、機關的文化活動中加入集郵的內容,讓集郵文化進工廠、進學校、進部隊、進機關,使集郵文化形成一種制度化的活動,傳承集郵文化。只有這樣,集郵文化才能傳承下去,人們才能從集郵的樂趣中品味出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