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市需要三大動力 |
發布日期:08-11-05 08:37:29 作者: 新聞來源:中國集郵報 新聞點擊: |
2008年的郵市注定是不平靜的,郵市行情也是一波三折,在遭遇“春寒”襲擊,又遇“歇夏”困擾,翹首已盼的奧運行情也一步步化作泡影之后,人們又將目光鎖定在了金秋。商家有“金九銀十”之說,那么郵市能否在這個季節收獲到“真金白銀”呢?進入9月以后,也就是所謂的后奧運時代,市場開始有了一絲回暖的跡象,最明顯的特征是一些奧運票品止跌回升,而近期發行的“中央電視臺”和“殘奧會”等新郵也由于貨源偏緊,一改今年新郵的頹勢,不再打折了,似乎一切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不過,要想郵市回暖與反轉,還需政策、資金、人氣三大“動力”聯合起來共同發力。 一、政策“動力”。我國的郵市基本上就是政策市,郵市十幾年的行情走勢證明,沒有強有力的政策性利好的出臺,郵市根本不可能長期向好。幾年來,盡管郵政進行了多次改革,但并沒有觸及郵票發行的根本體制,為了自身利益,郵市也就成為了新郵的傾銷地,炒新業已成為了郵市的慣例和痼疾,幾番折騰之后到頭來依然還是步入到炒新、出貨、拋售、打折的怪圈。而市場每一次熱潮,無不與政策性利好有關,銷毀庫存、減少發行量……人們原本報以希望的奧運行情,也因為新郵不能在窗口出售而落空,市場失去了一次提升人氣和品質的絕好時機。為了2009年的新郵預訂,發行部門或許又會在最后一季度人為地制造幾套全年“筋票”,來支撐全年郵票不打折,而來年的今天新郵將再次陷入打折,如此周而復始。由此看來,一時的緊俏和高漲,只是一種營銷策略,也是玩的一種游戲。沒有重大實質性政策利好惠顧于民,郵市恐怕還將維持低迷之狀,要想回暖還很難。由此可見政策“動力”的關鍵和重要。 二、資金“動力”。全球遭遇金融風暴,波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原本就很脆弱的郵市也不能獨善其身,在資金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更是在夾縫中生存且每況愈下。一套套新郵的發行,需要大量的資金來承接,沒有資金,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為了新的籌碼,只好拋棄舊的品種,如此循環往復,郵票打折也就在所難免。隨著新郵發行的套數的不斷增加,新郵一套接著一套上市,市場資金更顯捉襟見肘,加上各種鋪天蓋地個性化郵票和郵政賀卡,更令市場雪上加霜。由于市場嚴重不景氣,場內資金更顯匱乏;由于無利可圖,場外資金仍在觀望等待,市場也只能在低迷中殘喘。資金是市場的保障,不改變市場的生存空間,一味地竭澤而漁,沒有資金之“動力”,郵市要反轉絕非易事。 &n |
上一篇:現在投資正當時 |
下一篇: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