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編年版票大戰一觸即發 |
發布日期:10-07-10 08:36:1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郵幣卡網 作者: |
1949年10月8日——1967年4月15日為“紀”“特”字頭郵票。
1949年4月20日——1970年7月21日稱“文”字郵票。 1950年2月10日普通郵票開始發行。1950年5月5日加字改值郵票發行。1950年8月4日欠資郵票發行。1951年包裹郵票【東北貼用.東北幣】發行。1951年5月1日航空郵票發行。 1971年3月18日——1974年12月23日稱編號郵票。 1974年5月15日——1991年11月19日為“J”“T”字頭郵票。 1992年1月25日——2009年10月1日之前稱編年郵票。 以上除國家正規發行的郵票.小型張.小本票之外,還有JP.JF郵資封片,TP特種明信片,小本片,祖國風光郵資明信片,賀年郵資封片等系列品種。 這些都是很有必要地劃分,應該明白來到這個市場干些什么,去年國家《郵政法》出臺明確了郵資票品的歸屬問題,最后的尾巴!也就是徹底政企分離,國家職能部門監管。這是非常重要地一個環節!我們的市場集郵評論專家,意味著看空或看多,不找出問題的實質,是有錯誤滴!可以設想印刷出來又喪失郵寄使用功能何談價值?假如真有市場也是北京.上海瞎胡鬧!面對多數中小城市集郵市場癱瘓,這樣地郵評還有存在意義嗎?今年60億.明年80億.后年70億.......是投資嗎?偶看是在下地獄!可是有很多朋友就是不明白!國家郵資票品發行權力下放企業,很好解決了政府職能部門監管.企業發行.個人投資收藏三者之間地關系,明確了國家郵票發行范圍,古老文化屬性又可得到延續,真可謂一石數鳥!如果不明確利害關系,還在以國家名義印刷發行,老百姓又不能正常使用,那與民國時期金圓券有什么區別?就是與和諧社會背道而馳! 郵政企業涵蓋:函件、包裹、匯兌、報刊發行、郵政儲蓄、特快專遞等其它業務。其實集郵只占小部分,未來企業發行郵資票品的數量將會非常有限,以后面臨上市私人控股,看您的奶水還能為老板流多久?之前國家是在為郵政系統服務,退出發行權是形勢需要,說不好聽的郵票發行這塊爛肉國家有盈利嗎?十幾年了集郵市場一塌糊涂!窺一而見全貌!讓企業延續文化屬性最為恰當。 自從1991年集郵收藏市場形成炒局已成慣例,這次亦不例外,是國家郵資票品價值合理回歸,就是人氣折實差點,相比過去數千萬人參與不可同日而語!但有一點肯定個人綜合投資實力今非昔比,這是偶強烈看好郵幣卡市場近期起局的重要因素。假如將1991年行情大爆發做一次借鑒,往往歷史有著驚人相似之處!編年生肖郵票的崛起為各路板塊打開了升值空間。接下來一定是編年大版票價值投資的合理回歸,參與91行情的朋友一定不會忘記當年JT大版票風采。經過研究以及各個板塊炒作對比,編年版票板塊皇者風范暴露無疑!純自然毀版消耗為十五比一,其它不算,這是很保守的一組數據。因此想批量建倉已經來不及了!看看7千多萬龍票表現,全都有了,有人說是郵政介入,偶看是水到渠成!比一比看一看什么板塊沒有炒作過?編年版票與套票就有本質區別,其價值及價格**也應該是十五比一,就是說一元套票的價格,版票單套價值至少是10倍以上。這不是忽悠!說良心活偶還沒有多少編年版票。郵幣卡投資近年講究自然增值屬性,以炒作相差甚遠,又與大行情產生格格不入,但相輔相成,相互制約!這樣投資選擇就非常清晰,有朋友理解某些板塊是死局也就可以理解了!所以合理尋找突破口很關鍵,是市場產生大行情的必備條件,沒有行情就談不上價值回歸。縱觀數次大行情演變都是這樣的規律,雖說以失敗告終,然而郵票價值挖掘以及市場的發展是存在的。 國家編年版票還在深幅打折是價值歪曲!從出生就得不到集郵收藏者重視,截至今天還在隨便撕毀,滄海橫田方顯英雄之本色!也許明天就會一飛沖天! 后市積極關注1992年1月25日——2009年10月1日之前國家發行的編年版票走勢,一旦價值合理回歸面值之上,郵幣卡市場即刻成反轉之勢,各路板塊聯動效應不可動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