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耗越大的郵品,上漲動能越大 |
發布日期:11-12-02 08:33:1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 作者: |
我最近一直在觀察,什么品種在漲,什么品種在跌。漲的品種為什么漲,跌的品種為什么跌。最后發現,消耗越大的品種持續上漲的動能越大,消耗少的品種橫盤消化的時間最長,而下跌的品種則是那些價格一步到位的新郵品種,不管設計是多么的美妙,今天不跌明天跌,今年不跌明年一定跌,這是規律。 市場告訴我們:本輪行情已在那些消耗量較大的品種中展開,消耗為王、消耗出精品已是這個市場的共識。因此在消耗相對較大的品種中尋求大投資大收益是最明智的操作思路。 “消耗”這個詞值得我們深思。 目前能夠持續上漲的品種有:文革、編號票,JT票,生肖系列票,老本票等……這些票上漲的原因是具有郵政史料與文化傳播的價值,同時巨大的消耗造成的存世量少,產生了投資與收藏的“社會沖動”。 其它品種,諸如小型張、小版票,FP、JP、HP等板塊也有上漲的,但整體漲幅不大,吸引力遠遠不夠。新票群與次新票群,溢價發行一步到位,除了調整與震蕩外,價格在溢價的基礎上幾乎沒什么漲幅,原因就是缺乏使用缺乏消耗,該類票遲早會下跌尋求價值回歸。新郵票的溢價發行蒙蔽了很多人的眼睛,在票面面值幾倍、幾十倍的價位上長時間的徘徊,讓郵識較少的群體誤認為新票比老票的好。實際上這個僅是郵市中的一層“窗戶紙”,但郵政公司始終不愿意捅破這層“窗戶紙”。 許多人狡辯說老郵票也是從新郵票過來的,問題是:老郵票“上過戰場”,做過貢獻,新郵票“上過戰場嗎”?為社會為廣大民眾做過貢獻嗎?老的糧票、布票曾經當過錢使,現在若發行新的糧票還能當錢使嗎?價值區別是:是否有郵政史的歷史價值與文化承載價值。我們收藏與投資郵票看重的是郵票對人類、對郵政史的貢獻價值間或其國家的文化傳播價值。在這個過程中郵票的價值得到了巨大的張揚與釋放,其產品發行量得到了巨大的消耗,剩下的郵票才是收藏品。目前新郵票一出來就進入了投資與收藏領域,顯然郵政公司發行郵票的目的已經篡改了郵政法,這是相當為人所恥的事情。新郵票既然已經走不動了,從銷售窗口消失了,那這些作用也就消失殆盡,沒有意義了。因此,玩新郵就視同是“玩火”,尤其是2009年以后的郵品,花紙頭的概念更大于廢品的概念。下面我們看看各個板塊的市場表現,就能決定以后的投資方向。 1.文革、編號票能夠持續上漲,原因是極大地凸顯了郵政的功能價值,特殊的歷史背景,造成了用郵廣泛,消耗巨大,存世量較少,收藏意義凸顯。 2.JT紀特老票板塊持續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