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價值是收藏而非炒作 |
發布日期:12-04-18 08:29:55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 作者:赤江河 |
集郵65年的老郵人李天茂,將新中國發行的郵票升值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和比較,得出幾類主要郵票升值的數據(其中不含錯票、未發行票、小本票、小版張、加字票等): 1、紀特郵票:發行于1949年至1967年,原面值合計約為87元,現在市場價約為72萬元,升值了約8200倍。 2、“文”字郵票:發行于1967年至1970年,原面值合計約為8元,市場最高價約為28萬元,升值了約3.5萬倍。 3、編號郵票:發行于1970年至1973年,原面值合計約為10元,市場價曾達到3萬元,升值了約3200倍。 4、JT郵票:發行于1974年至1991年,原面值合計約為320元,市場最高價約為10萬元,升值了約310倍。 5、編年郵票:發行于1992年至2011年(2011年為統計截止年份),原面值合計約為2300元,現在市場價約為5300元,升值了約2.3倍。 這組數據,包括了目前集郵收藏的五大主流版塊,市場交易的也主要是這五大版塊。通過這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郵票升值雖然神秘莫測,但也有大概的規律可循。 1、越是集郵活動不活躍時代(文革期間禁止集郵)的郵票,在無意間保存下來,它的升值倍率越高; 2、越是持有人少的郵票升值越大,反之,越是持有人多的郵票升值越小甚至還會貶值(編年郵票有大量打折品種); 3、越是面值低的常用郵資郵票,由于使用消耗造成存世更少,升值倍率越高; 4、郵票發行后,越快進入市場炒作,造成郵票大量沉淀,越不利于郵票的長期升值; 5、現在郵人大多從編年郵票開始買入收集,而越容易收集的郵票,洽洽越不容易升值; 6、目前市場炒作最熱鬧的是新郵和次新郵,甚至新郵開盤就高出面值一二十倍。說到家這還是編年郵票這一塊,但鐵的事實是,這個版塊發行了二十年,也炒作了二十年,是市場表現最差的版塊。 總而言之:郵票的價值絕不是炒作出來的,違背郵票收藏規律,靠擊鼓傳花的游戲,只有等著撞南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