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市品種遭爆炒 小心接到最后一棒 |
發布日期:11-05-25 08:26:48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收藏》雜志 作者: |
![]() 金絲猴票市場行情 “2011年,這個由1300多個攤位組成的凌亂市場里,催生出許多億萬富翁,幾百個攤位資產超過千萬,市場總資產可以超過一個中型商業銀行,每天有幾十個億元現金流量產生。”郵商李國慶先生準確地為我們描述了今天北京萬家馬甸郵幣卡市場的狀態。 李國慶是在1998年,也就是中國第二波郵市高峰后成為專業郵商的。由于當時家里經濟情況很差,為了養家糊口,他辭去國家機關工作,闖入郵市。如今,他把一家老小都接到北京,而且弟弟及侄子都在這個市場買賣郵票。他在郵幣市場旁邊的寫字樓里成立了公司,運作著中國最大的郵票網上商城——中郵網。 在今天的馬甸郵幣卡市場,幾乎每個攤位前都有電腦。郵商在實物交易的同時,也忙活著網絡交易。在李國慶看來,本次郵市高峰與以往兩次最大的不同,就是過去高潮的標志是郵票市場一平米能站7個人,而今天,盡管現場人也不少,但很多交易搬到了網上。這次郵商們苦等了13年之后的高峰,郵票價格的增長幅度和成交金額都遠比20世紀90年代更加猛烈,價格更是瞬息萬變。 猴票引發的暴漲 1997年,猴票漲到2500元/枚時,人們認為這只“猴”瘋了,13年后,這只“猴”漲到1萬元/枚,在郵市高峰狀態下,花12500元也未必買得到。 對于今天的郵市高潮,由于主營品種不同,有郵商認為是2002年發動的,也有人認為是2004年開始的,但2010年10月,猴票引領了大幅上漲,大家的感覺是一致的。以猴票為代表的生肖板塊,被認為是市場中的領漲板塊。 生肖郵票自1980年開始發行,至今已經發行到第三輪。《北京郵聲》的主編袁巨賢屬于綜合型郵商,手中經營著各種門類的郵票。他從實際買賣觀察認為,三輪生肖郵票都有不同程度的漲幅。 第一輪生肖郵票中雞、狗、豬、龍、馬票,僅從去年10月到現在,漲幅就在3倍到10倍之間——雞票現價約45000元一版,狗票現價約11000元到12000元一版。第一輪生肖票漲得很猛,回調也較深。2010年11月底至2011年3月為市場調整期,價格有所回落,但進入2011年3月后又開始上漲。 第二輪生肖郵票上漲不像第一輪生肖郵票那么猛,但是回調也淺,幾乎沒有回落,只不過是漲一段時間停一段,然后再繼續漲。從2010年春天到2011年春天,第二輪生肖郵票中,龍票漲了16倍到17倍,蛇、馬、羊票漲了10倍左右,這些都跟發行量多少、存世量以及題材有直接關系。 第三輪生肖郵票屬于次新品種,價格上漲主要是資金運作。現在的集郵者很聰明,這種價格高的次新品種,他們一般都會避開。 在本輪郵市高峰中表現不錯的還有小版張。小版張是郵政部門為滿足集郵者需要,在發行全版張之外印制的小開張郵票,發行目的不是為了使用,所含郵票枚數比全版張少,但是郵票的面值、票幅、刷色與全版張相同。小版張在發行初期不被認可,羊小版還被當過打折票撕過,聊齋小版張、古橋小版張等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都被用作打折票,然而,由于小版張發行量相對較少,國家宣傳加上資本運作,最近價格有較大幅度上漲。 另外,新中國郵票中的老紀特(建國初期到“文革”前發行的紀念郵票和特種郵票)、JT票(“文革”后期到90年代發行)、編號票(“文革”中期發行)、編年票(90年代到目前發行)這幾個板塊,價格相對2010年10月之前都有較大幅度上升。不同的是,老紀特和"文革”票貨源都很少,但老紀特上漲緩慢,文革票上漲就很猛。編號票是老票里上漲最猛的,其中雖不乏價值發現過程,但主要是資金運作的結果。編號票本身存世量小,又是“文革”中后期發行,素有“小文革”之稱,特殊的歷史地位決定了資金稍有運作即一呼百應。JT票板塊很大,漲幅不整齊,但整體來說,該板塊收藏群體和投資群體都非常廣泛。 郵市啟蒙中國投資者 中國郵市的收藏群體已經分化為收藏群體與投資群體。收藏群體以枚或版為單位買郵票,只買自己收藏體系的郵票,而投資群體,則以版和箱為單位,尋找最易于賺錢的品種。 兩者分化始于20世紀80年代。第一批分離出來的收藏群體中,現在很多人有了學術上的地位,而第一批投資者很多都從郵市賺到了人生中第一桶金,之后轉戰股票、房地產,在各行業中都見得到這些精英的身影。 中國郵市基本與改革開放同步。1979年1月,中國郵票總公司成立,中國郵市正式恢復。1979年5月1日,江蘇常州曹源福和上海屠松鑒在常州東風區文化館舉辦“中日郵票展覽”,成為“文革”后國內首次舉辦的郵展。1979年8月19日,“文革”后全國第一個民間集郵組織——北京鼓樓集郵研究會成立,發起人為朱祖威、成志偉。 之后,各省市集郵公司陸續開業。中國最早的集郵市場就誕生于這些集郵公司門口。在新郵發行的當天,買郵票的人會聚集在這里,互相交流交換。時間長了,出現了專門以出售緊俏郵票賺錢的人,當時稱之為“郵票販子”,屬于“投機倒把”的行當。后來,街心公園和各地工人文化宮都出現了集中起來賣郵票的地攤。 那個時候,李國慶還在上小學,而1994年生肖票中狗票的設計者——現在開畫廊的張二苗當時就在郵票總公司上班。他說:“1980年,國家倡導生肖文化,第一次發行生肖票。可是,猴票剛出來時不太好賣。你想想,一枚8分錢,一版就是6塊4,當時我們一個月工資只有30多塊,學徒才十六七塊,猴票在當時也屬于奢侈品。那時,工作人員每人都要負責銷售幾十版郵票,賣不出去要扣工資。” 由于當時社會上還沒有投資意識,人們買到猴票都是寄信使用。猴票發行之后,在1981年想再買到猴票就要花1角錢,后來需要花兩角。在那個時代,房子是國家分配,股票還無蹤影,郵票或許是老百姓觸手可及的東西中唯一價格增長的東西,聰明人從中嗅到了里面的商機。 “1983年和1984年就有人炒郵票,1985年猴票就漲到5塊錢了。當時漲到2角錢時,大家都說,怎么會這么貴?沒有幾個會想到它還會更貴。投資,炒東西,老百姓從不懂到懂,就是從猴票開始的。80年代末的時候,郵市就開始要瘋了,郵局門口,一堆堆的人,有換的,有買的,當時辦卡才可以買郵票,老百姓排長隊辦卡買郵票。”張二苗回憶道。 李國慶曾去很多國家考察郵票市場,發現馬甸郵幣卡市場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大的郵票市場。中國的郵票也是升值最快的,美國二戰時的郵票到現在一分錢沒有漲,去美國買老的郵票,也只能去尋找一些賣郵票的小賣部,面積非常小。中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可以形成郵票投資市場的國家。由于中國人口基數太大,收藏的、送禮的、投資的,這些人加起來足以把市場養活。 郵政部門工作的人一般并不信任這些郵票的漲跌故事,據某位工作人員講:“這種東西總是先有人選擇低價買進,比如這版郵票本來值1塊錢,他們在5毛錢可以買入的時候大量買進,幾個人一組,買完就開始去收,這時老百姓手里都沒有了,他們會說20塊錢收這個郵票,然后自己買賣,老百姓看到20塊一版成交了很多,就開始25塊也要買,說不定明天就35塊了。這就是投機。” 基于投資的特性,現在的郵商不僅買賣郵票,還兼做代理業務,因為很多人買了郵票并不拿走,繼續放在郵商這里賣,郵商收取代理費。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家出現通貨膨脹。據李國慶了解,一批人囤郵炒郵,使得郵市在1991年出現了第一次高峰。20世紀90年代,股市出現,中國老百姓多了可以參與的投資方式。90年代中期,滬指從1500點漲到6000點,很多人都認為它會漲到8000點甚至10000點,然而,結果是跌到了2000點。之后的1997年,猴票以2500元/枚的價格引領了第二波郵市高峰。目前第三次郵市高峰的出現又處在通貨膨脹時期,郵票入場的簡單便捷是其他門類不可比擬的,1萬元可以進來,1000萬元也可以。 市場風險正在聚集 前兩波郵市高峰之后,緊隨其后的是市場迅速滑落。在目前第三輪高漲中,李國慶認為,市場風險正在聚集——“市場好的話,上漲行情可以在2012年結束,如果上漲速度過快的話,有可能在2011年下半年,這輪高峰就畫上句號了。目前價格已經到了高處不勝寒的階段”。 李國慶提醒正要考慮入市的群體:小心接到最后一棒。他認為每個入市的集郵者都應該將心態放平和,以收藏的心態去投資,即使賠了,也可以把郵票放在那里。此外,入市者還要搞清楚自己抗風險的能力,資金是借的還是自由資金,控制好底線再入市。 李國慶對郵市下跌并沒有恐懼感。他在1998年初進入郵市,經歷了郵市最為慘淡的8年。8年中,他面向全國做郵購,訂單來了他再去拿貨,沒有庫存沒有風險,做流水賺了不少錢。 與李國慶不同,袁巨賢認為郵票市場真正的高峰還沒有到,目前是啟動初期,當前的行情有可能會持續到2013年:“1997年成為專業郵商之前,我在中石油的工資是每月100多元,而現在人們的平均工資漲了20到30倍,郵市相比1997年只有個別品種上漲幅度超過30倍,集齊整部編號票1997需要1萬塊左右,74~82(指1974年到1982年發行的JT票)需要6萬元左右,現在編號票整部集齊也就3萬元左右,74~82的價格也才花費8萬多元。如今市場瘋狂的重點也就集中在幾枚生肖票,現在仍然是買入郵票的好時機,只有郵市整體瘋狂才叫真正的瘋狂。” 不過,袁巨賢也為入市者分析了投資品種的風險,認為新郵中與政治有關、大型活動、會議有關的郵票都盡量避開,如奧運不干膠小版郵票在2008年爆炒一段時間后,迅速回落,以后也很難再有比較大的漲幅。新進來的投資者還是要搞清楚什么是大眾喜歡你也喜歡的,永恒的主題就是生肖、民族文化、花鳥蟲魚、山山水水,而奧運、世博等主題收藏一套(版)足矣,投資完全不適合。 同樣道理,香港回歸金箔小型張,發行時從郵局買為50元/枚,香港回歸時一張能漲到300多元/枚,現在最低時11元,還賣不出去,跟風跟不好的結果就是被套。 無論大家如何判斷,對于市場來說,即使是下個月郵市就要結束,場面也一樣熱鬧。由于每個人對高點的判斷不一樣,有人買就會有交易。目前,不管是哪個郵商都不會質疑這樣幾個板塊:生肖板塊、小版板塊,20世紀90年之前發行的老精稀的郵票。 他們認為,生肖板塊、小版板塊因為牽扯到每個人的屬相,市場會持續接盤,而1990年代之前的郵票發行量少、技術精湛,顏色穩重,現在電腦繪制的郵票沒法與之相比。很多郵票,尤其是1992年后發行的郵票,量大質不精,很難等到它再次上漲,生肖而外,投資性不強。不過,非典小版、航天小版、抗震救災小版、探月小版在2011年的價格都比2010年漲了3到5倍。題材好,發行少,有紀念意義,被認為是它們受到市場歡迎的原因。 對于短線品種,袁巨賢認為,第三輪的生肖郵票、大版、小版、贈送版都比較適合,長線也可以做,而絲綢票,這個品種不受收藏者喜歡,沒有剛性需求,作為禮品有保值可能,但主要還適合做短中線。 本次郵市高峰,大部分種類都已打破1997年的記錄,有的則實現了翻番。從記者在市場的不完全調查看,目前的郵商大部分在1997年到1998年入場,每次郵市高峰之后,都有很多賺錢或者沒賺錢的郵商離場。按照李國慶的估計,郵市上賺到錢的有20%,沒賺到錢的也有20%,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郵市并不是誕生神話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