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的投資風險有多大 |
發布日期:13-01-11 08:54:43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錢經》雜志 作者: |
![]() 全力以赴之前先看清楚 ——郵票的投資風險有多大 文/特約作者 陳欣 收藏源于愛好,但不是有熱情就能做得好,只看到回報而忽略風險的行為很危險。 郵票的鑒賞是一門藝術,從圖案的設計、內容、審美,到歷史背景、印刷及實際使用,都體現著它們的價值。而作為收藏活動,集郵也是廣受歡迎,許多郵品的價格在強烈需求下不斷攀升,使集郵成為一項可獲豐厚回報的投資活動,除此之外,整個收藏的過程也是獲取知識的過程,精神上的愉悅也是另外一種收獲。 從歷次郵票高潮時郵市人山人海的現象可以推測,我國的郵票收藏者中重視投資回報的比例仍比較高。那么,投資者所關心的郵票投資的回報和風險與其他投資品相比,究竟相差幾何? 市場因素影響巨大 以國外(主要是英美)郵票市場為例,我們可以發現郵市的一些規律:郵票的回報一般會超出通貨膨脹率,且高于長期債券,但一般要低于股票市場回報;郵票市場的風險較大,市場容易大起大落。如果不考慮風險,郵票相對于債券是一個好的投資品種,如果考慮風險的話,郵票相對于股市并不是一個好的投資品種。 不過,我國的郵市與英美等發達國家有較大不同,郵市環境與制度上的不同都有可能造成我國郵票市場的回報與風險異于他國:首先,我國的郵票市場還不成熟,從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集郵市場才真正得到了大規模發展,到今天也不過三十幾年的時間,而英國郵市已有150年以上的歷史;其次,我國的郵市投機盛行,交易活躍。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大中城市設有專門的集郵市場,在1997年的郵市大高潮時,全國集郵人數一度達到2000萬;再次,我國的集郵郵票不在郵政窗口發售消耗,僅通過集郵者征訂與各級郵票公司渠道發行,導致近期郵票通信使用較少,目前的消耗主要是通過各種紀念冊作為禮品沉淀在民間,并沒有得到真正的損耗;最后,國家對市場的控制程度非常高,事先計劃郵票的發行量,不像在西方國家,發行期內是按需發行的。 由于我國市場的獨特環境,新郵在發行初期供應不足,造成市場投資者對新郵大肆炒作,扭曲了郵票的定價體系。因此,本文僅僅分析1983年1月1日以前發行的早期郵票在 1985年至2011年間的回報與風險,這些早期郵票發行于郵市火爆之前,已經得到了充分的消耗與沉淀,因而能較好地反映我國郵市的基本面,這樣的分析可以避免市場對新郵或次新郵的炒作產生的噪聲,從而對我國郵市的長期走勢得出較為清晰的認識。 宏觀經濟也要考量 從表1可以看到我國早期集郵郵票的各年度回報率以及相關各年宏觀經濟因素。在27年間早期郵票的平均回報率高達24.1%,幾何平均回報率也高達20.4%,這與市場許多炒作后期JT票或編年郵票的投資者的經歷也許并不一致。從表1的數據中可以看出,同期通脹率平均僅為6%左右,而一年定期存款回報率平均值才5.6%,這也說明,把錢存在銀行絕對不是一個好主意,其結果只能是財富縮水,因為國家長期壓低銀行利率,導致存款的利率低于通脹,實際回報為負利率。 近年來我國大量增加貨幣投放量,在2011年底廣義貨幣發行量M2高達85萬億元人民幣,比1985年增加了160倍左右。眾所周知,這恰恰就是近年來我國房價高漲的罪魁禍首。有意思的是,M2增速為21.7%,與早期郵票回報率非常接近,這說明從長期來看,早期郵票的增值幅度基本反映這些年來我國全社會基礎貨幣投放的增幅。此外,A股回報率從1992年開始才有數據,在這20年期間的幾何平均回報率為28.6%,比郵票要高出不少。 從風險的角度來看,早期郵票回報率的標準差為32.1%,較通脹的標準差6.8%,一年定期存款利率的標準差3.3%,M2增速的標準差6.8%都高出若干倍,但大大低于股市年度回報率的標準差86.1%。因此,基本可以判斷我國郵票的風險介于債券與股票之間,回報率也低于股票高于債券,這與國外市場的規律基本一致。 那么,郵市的回報與宏觀經濟直接的相關性究竟如何呢?從表2可以看出,郵市回報受通脹和國家的貨幣投放量影響非常大。早期郵票整體回報率與前一年通脹率之間相關性為0.59,統計上顯著性非常強;與上年M2增速之間的相關性為0.42,統計上的顯著性相對弱些,P值僅為0.04;最后,郵市與股市之間相關性很小,僅為0.15,且該關系并不具備統計上的顯著性。這說明郵市的興旺主要決定于貨幣政策的松緊與其帶來的通脹程度,且郵市的漲跌與股市基本無關。 郵票投資,你該怎么挑? 本文采用多因素回歸分析的方法系統分析了影響郵票風險的因素,該方法可以在控制其他因素對郵票回報率影響的同時,分析每個因素具有的單獨影響。回歸結果顯示,大套郵票回報率的波動性更低,雕刻版郵票的回報風險更低,發行郵票數目較多年份發行的郵票回報風險更低,而發行時面值相對當時基本郵資較高的郵票具有更大的回報風險,小型張和小全張的回報率風險更大, 發行量較大的郵票其回報率的風險也更高。 很多時候,收藏者面臨的難題是回報和風險之間的平衡,在了解了我國早期郵票的風險介于債券與股票之間,同時其回報率也低于股票高于債券的前提下,“郵人們”除了要關心具體郵票的走勢,還應時時關注宏觀貨幣政策,才能更好地抓住行情。而在具體選擇早期郵票品種的時候,可以依據“挑選發行量小、面值所含當時基本郵資較少的大套郵票、雕刻版印刷的郵票以及發行郵票數目較多的年份發行的郵票”的原則,這樣才可以降低所持有郵票的投資回報風險,為自己的收藏投資帶來安全、穩定的回報。 本文的樣本涵蓋390套郵票,包括除舊幣制郵票以外的老紀特郵票、文革及編號郵票以及1983年1月1日前發行的JT郵票。本文所采用各類公開出版的郵票價目表或郵票目錄中列出中的市場參考價并計算了1985年至2011年的郵票年度回報率。少數年份公開出版物中未有市場參考價則選用了總公司參考價。由于郵票價目表及目錄往往在年中出版,因此年度回報并非為自然年度的回報,而往往是前一年年中至當年年中的回報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