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市投資中的“中庸之道” |
發(fā)布日期:12-11-12 08:54:03 泉友社區(qū) 新聞來源:中國集郵報 作者:飛魚 |
中國經濟發(fā)展的特殊環(huán)境,使郵市行情有著不可預測的隨機性,一時的投資成果不代表郵品在任何時候都具有投資價值。在集郵和郵市投資中,沒有多少人比別人更高明,投資者要在控制風險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堅持長期投資的理念,保持均衡的資金運作,而郵市投資中的中庸之道便是從中尋求快樂的指路明燈。 在《中國集郵報》近期刊登的《新郵投資初體驗》一文中,于愛波先生的辛勤、明智和以郵養(yǎng)郵的客觀成效值得借鑒。此舉向集郵者展示了在新郵投資過程中,如何以無為模式坐等良機的被動型投資轉變?yōu)榕c文化模式有機結合的主動出擊型投資。 見微而知著。中國從事集郵文化產業(yè)的人們,不能總是無聊地打發(fā)市場清淡的寂寞,盲目渴望和等待利好行情的再現,而應該摒棄損害郵市健康發(fā)展的投機心態(tài),審時度勢地進行投資,倡導和諧、杜絕壟斷、買賣公平、合法交易。利用良好的投資信息環(huán)境,開發(fā)網絡交易服務和集郵文化禮品等多種業(yè)務,實踐行之有效的多種經營模式,吸引廣大集郵者踴躍入市以獲得雙贏的目的。 “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通過市場炒作形成的是虛高并非真實的價格,而郵評的言論更不能成為投資的依據。郵人不要被瞬間的噪聲和幻象所迷惑,而適時控制投資中暗藏的風險是郵市投資過程中不容忽視的。雖然從長期看投資郵品是上漲的趨勢,但對于“炒新”的人來說,在短期極高的價位被套牢的后果將是災難性的。20世紀郵市出現的數次狂潮雖然郵人都記憶猶新,但以后出現的長期低迷也令大家觸目驚心。 尼采的箴言告訴我們:“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站在中間,風景最美。” 所以參與新郵投資前必須確定承受風險的底線,若可能發(fā)生的損失使你負擔過于沉重,那么即使有很高的投資成功率,也應遵守“不要太高”的操作策略選擇退出;反之,對郵市行情下跌后過于失望,急于在郵市低迷期將郵品低價變現,有違“也不要太低”的交易大忌。同樣,集郵者只想著在更低的價位購買到郵品,可能也會失去投資的機會,這樣會導致與投資的初衷背道而馳。 在中國郵市投資中堅持千秋傳統(tǒng)文化的“中庸之道”理當“風景最美”。“炒新”的特點是漲得時候容易過頭,高潮之后往往擠壓泡沫的過程極其漫長。些許“好高”和“惡低”的郵人心理上難以平衡,很容易最終選擇“割肉”離場。此刻,就是中國郵人“站在中間”最龐大的有生力量發(fā)揮優(yōu)勢之時,共同投身于弘揚集郵文化、交流集藏知識的探究中,開創(chuàng)耕耘文化價值投資和科學運籌興市的廣闊天地。 與新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