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收藏品——金蓮花小版 |
金蓮花小版指:澳門回歸10周年版式二,(俗稱金蓮花,發行量1.25萬枚)和加字版(俗稱小金蓮花,發行量2萬枚)
根據澳門郵政的新聞稿,澳門回歸10周年郵票三枚一套的發行量是135萬套,其中87萬套和中國郵政聯合發行(即目錄編號為2009-30的《澳門回歸十周年》小全張),其余48萬套郵票印刷成12萬枚小版張,最后2萬版有加字“澳門回歸中國外交郵品展”,即小金蓮花;同時為制作紀念封,加印了15萬枚金蓮花郵票,每版12枚,即發行量為1.25萬枚的金蓮花小版。 這兩枚郵票在澳門目錄里都有收錄,而人民郵電版目錄僅在小字注釋中提到,沒有圖案,以致埋沒至今。 金蓮花小版發行量僅1.25萬枚。發行初衷是為澳門郵政與中國集郵總公司聯合發行的3.7萬個紀念封提供郵票。減去上述大約3100版的紀念封消耗,實際存世量僅0.94萬版。另外由于當時郵市非常低迷,大家做實寄封時覺得金蓮花是單枚不成套,撕了不足惜。另外的版式一是三枚成套的,撕了可惜,所以做實寄封都優先撕金蓮花。估計民間實寄封的消耗不少于2000枚,筆者手中就有一枚從小版撕出來的金蓮花郵票。金蓮花是港澳版式二中唯一取全套中一枚票制作的版式二,跟大陸2003年的西周青銅器一致,別開生面。因為金蓮花小版是主題是展示一國兩制的國家意志,所以由北京郵票廠承印,每版底部都有“北京郵票廠”的廠銘,這在澳門郵票里,是極其罕見的。 小金蓮花前10萬枚是正常版票,10萬編號以上的2萬枚有加字。除去首日封的消耗,估計存世量1.65萬枚。堪稱港澳郵票中的長城、山茶花加字,由于其印有編號,使得仿造更加困難。小金蓮花辨偽的關鍵在于看其編號是否在10萬-12萬之間。(見附圖) 關于這一對小版的題材,焦義智有一篇《淺探澳門回歸小全張的投資價值》,我很贊同,澳門回歸是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題材,是一國兩制的題材,這個題材包含豐富,受到全國人民的關注,應該說是家喻戶曉,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金蓮花小版一對的關鍵投資價值,在于其超級低量,存世量僅0.94萬枚和1.65萬枚,比梅蘭芳還稀少!中國人集中國郵票,放著國家統一題材不集,還集什么?放著如此稀少的品種不集,還集什么?假以時日,金蓮花小版一對必將極大升值! 有人說:澳門郵票不是合法郵資,因此不值得集。這說法有個明顯的謬誤:即所有的郵票,到了最后幾乎都不再是合法郵資,但并不妨礙其成為珍郵。比如大龍郵票,紅印花,現在還是合法郵資嗎?再比如普5的高值20萬元,現在還能當20萬用嗎?黑便士,前歐元郵票,解放區郵票,民國郵票,這些還能寄信嗎? 還有人說,澳門郵票是區票,不是中央政府發行的,因此不值得集。讓我們看看世界十大著名的珍郵: 1、1856 年發行的英屬圭亞那洋紅色帆船郵票,面值一分,洋紅底子,黑色圖案。是世界珍貴的郵票,現傳世僅一枚。 1980 年,在美國紐約舉行的“世界奇珍異寶”拍賣大會上,賣了八十五萬美元。 2、1847 年發行的毛里求斯“郵局”郵票,面值一便士,紅色。 3、1847 年發行的毛里求斯“郵局”郵票,面值二便士,藍色。 4、1848-1961 年發行的百慕大群島郵票,紅色。 5、1851 年發行的夏威夷郵票,面值二分。 6、1851 年發行的英屬圭亞那“棉紡車”郵票,面值二分,玫瑰色。 7、1902 年發行的英國“國內官方稅”郵票,面值六便士,紫色。 8、1857 年發行的錫蘭郵票,面值四便士,暗紫色。 9、1851 年發行的加拿大郵票,面值十二便士,黑色。 10、1864-1879 年發行的英國維多利亞女王郵票,面值一便士,紅色。 其中有七種是所謂“區票”,即不是中央政府發行的。可見“區票”才是產生珍郵的搖籃。 珍郵的形成其實跟所有商品一樣,只有兩種因素,一是供給,一是需求。供給必須少(存世量少),需求必須大。需求必須遠遠超過供給。金蓮花小版,已經滿足了供給少這個條件,剩下的就是需求了。供給已經不能再增加了,而需求永遠是個變量不對嗎? 還有人說:港澳郵票不是主流,因此不值得集,更不會出珍郵。這說法也有個明顯的謬誤:即所有的珍郵,都曾經過一段非主流的歷史。比如梅蘭芳小型張,經過文革動亂的歷史,多少人將它銷毀;80年金猴,多少人經過郵局看到了卻不屑一顧,集郵在當時被認為是浪費錢的愛好;03小版,經過了漫長的打折消耗過程。珍郵之所以是珍郵,很大程度在于人棄我取。人人都有一枚,能算珍郵嗎? 中國13億人民都不集港澳郵票,這只說明港澳郵票現在不是主流;但只要國家目錄承認港澳郵票,中國13億人民都可能集港澳郵票,這說明需求的增長是無窮的。 金蓮花小版的供給:超級量小,無法再增加;需求:可能極大。假以時日,必將極大升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