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兩年前,曾有一位初涉錢幣收藏領域的集幣愛好者給我帶來了一張報紙,報上以半版篇幅刊登了一個錢幣銷售廣告,這是一家外地禮品公司精心推出的售價為8.8萬元一套的《稀世真品,百年珍藏—中國近代銀元》豪華裝幀紀念品。這套打著“限量發行”看似收藏價值頗高的裝幀紀念品共由32枚近代銀幣組成,這些近代銀幣雖說全是真品,但都是錢幣交易市場里很容量買到的普通品種。筆者仔細看了一下,這32枚近代銀幣里,有9枚銀元,還有23枚面額不等的“銀毫子”,根據目前的市場行情,這32枚沒經過裝幀的近代銀幣市場價格大約在1.5~1.7萬元左右。禮品公司做了一個仿古的抽屜式木箱進行包裝后,售價竟高達8.8萬元。如此算來,一個小木箱的賣價竟超過7萬元,包裝帶來的豐厚利潤令人咋舌。
據筆者觀察,許多豪華郵幣衍生品的收藏價值同樣不高,例如前些年曾風靡一時的豪華郵品“仿金郵票”。這種產品其實就是在郵票問世后,又進行模仿再加工制作的,其藝術品位實際上已大打折扣了。按許多人以往的思維定識:“黃金總是能保值的吧?所以這種“仿金郵票”
也能保值升值。”可您若這么想就大錯特錯了。這種高價紀念品已把許多年后的預期利潤都提前賺走了,到了藏者手中已無丁點上升空間。無獨有偶,前些年曾經在收藏市場上名噪一時的“中國民間收藏協會”限量發行一萬冊、“鍍24K黃金”的所謂“金箔郵票”,在北京、上海等郵市上批發每本才5元多,而有的郵商將其運到一些物質文化尚不發達的地區,甚至賣到了50至100元,從而使許多藏識不精的愛好者一入市就成了套牢者。
除了金郵、銀元,目前我國市場上流行的“豪華紀念品”還有用金銀仿制的奧運相關紀念品、人民幣、圓明園獸首等,它們動輒上萬元,無一例外地宣稱其有巨大的升值空間。“每枚都是寶,凸顯曠世奇珍”“買到就是賺到”“非藏不可的靈魂藏品”……除了這些煽動性的推銷用語,廣告里還時常有“銀行職員、收藏家”等人現身說法,描述其增值速度之快和所到之處風靡搶購的景象。其實這些都是糊弄人的。一位業內人士告訴筆者,不少這類廣告都宣稱其產品如何權威、獨一無二,經“相關部門”批準,但卻很少明示“相關部門”的名稱,多數都是某家公司聯合某協會,或者以某部門名義發售的,投資者必須仔細甄別。
其實這些商家的宣傳手段都十分拙劣,只是因為他們打著“投資理財”的大旗,所以總有藏者上當。有專家提醒說,任何投資都有一定風險,一味夸大紀念藏品升值空間而忽視其風險是不負責任的。中國資產評估協會珠寶藝術品委員會專家陳維浩曾表示:近年來重大事件的紀念藏品的確存在漲勢,但小事件則多是人為炒作,藏者需要謹慎對待。
由此可見,豪華郵幣衍生品從投資升值的角度來看其實就是一個大陷阱,其昂貴的價格僅僅體現在金銀、禮盒等外包裝上,真是名副其實的“金玉其外”。慶幸的是,隨著人們收藏水平和投資理念的不斷提高,這種喧賓奪主、本末倒置的所謂豪華郵幣衍生品正在逐漸被市場淘汰。總之,藏者對待此類產品應該慎之又慎。
來源:中國企業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