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http://n.sinaimg.cn/transform/20150807/iZJK-fxftvni8773220.jpg)
![圖2](http://n.sinaimg.cn/transform/20150807/a4tl-fxftkpx3635788.jpg)
![圖3](http://n.sinaimg.cn/transform/20150807/O3zZ-fxftkpv6876196.jpg)
黃梅戲,原名黃梅調、采茶戲,流行于皖、鄂、贛三省毗鄰地區,在黃梅采茶調等民間歌舞基礎上發展而成。在劇目和音樂上,曾受青陽腔和徽調的影響。黃梅戲劇情雅俗共賞、唱腔委婉清新,表演質樸細致,富于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民歌風味,現已成為頗受觀眾歡迎的劇種之一。2006年黃梅戲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安慶是黃梅戲故鄉,黃梅戲和安慶的淵源既深,它和普通民眾的日常生活,也漸融漸洽,老百姓都能哼上一二句黃梅調來。
中國人民郵政于2014年7月6日發行《黃梅戲》特種郵票1套3枚,郵票內容分別為天仙配、女駙馬和打豬草。全套郵票面值為3.20元。郵票設計以影像資料和戲曲劇照為素材,確保人物服飾、姿態忠于戲曲原作。人物整體以中國工筆畫技法繪制,特別是人物神態,擷取黃梅戲名家神韻,以期帶給讀者認同感、親切感。用色方面,著重在黃梅戲舞臺服裝的基礎上適當加入中國畫色彩元素,使整體畫面清新雋美,賞心悅目。該套郵票由張旺設計,遼寧省沈陽郵電印刷廠印制。
這套郵票所擷取的黃梅戲“主角”原型都是老一代黃梅戲藝術家,比如《天仙配》(圖1)、《女駙馬》(圖2)的人物原型嚴鳳英、王少舫;《打豬草》(圖3)則是丁紫臣、嚴鳳英。郵票人物服飾也充分體現戲份,如“女駙馬”身上的蟒袍、頭上的宮花和腰間的玉帶,都以云龍為主題花紋;“天仙配”中人物手拿油紙傘;“打豬草”中人物身背竹籃,這些標志性細節意在點明劇目,給讀者認同感、親切感,引起觀者的共鳴。
此外,郵票在在角色表情上刻畫豐富,在對票中人物神情也參考著名表演藝術家演出的影像資料,不斷對人物五官進行修改,3枚票中5個人物眉目傳神,生動形象。比如第2枚郵票中的女駙馬,其面部刻畫,既有女性的特質,又有駙馬的高貴。第3枚“打豬草”中,男女兩童活潑可愛。用色方面,著重在黃梅戲舞臺服裝的基礎上適當加入中國畫色彩元素,使整體畫面清新雋美、賞心悅目。
來源:中國商報 許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