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市場上什么東西要上文交所什么東西就瘋漲。一般的品質的東西或是集郵者稱之為垃圾的天量郵票。只要有量就可以漲到你想不到的價位。現在真的不差錢了。但對于一種文化載體來說真的是一種顛覆性的市場行為。很多品種已經超出人們的預期。但這樣一種違反價值規律的現象難道真實的反應了被炒品種的價值嗎?答案大家自有公斷。其實很多朋友可能會反駁。玩郵票就是來掙錢的。沒有錢掙誰玩郵票?這話聽起來很在理也很有說服力。但問題是違反價值規律的市場行為真的能走多遠?
不否認文交所對市場有一定的活躍度。但這個度如果走過了,那將會給市場造成什么樣的結果?這個先不好下結論只能拭目以待。為什么一些經典老票一些稀少精品沒有受到文交所的影響。只能說明一個很簡單的道理。那就是目前的文交所現象只是一種把郵票作為籌碼翻版股市的一種市場投機行為。當然對一些量大的新東西來說是最好的結果。是一種很膚淺的利益行為。并沒有真實的體現“文化”內涵。看到一些東西漲到現貨市場的幾百倍不能說是一種奇跡,但可以說是一種自毀前程的短視行為。因為在一個不規范沒有監管封而閉狀態下炒作的品種有什么不可已達到的價位?所以這樣離奇的價格并不奇怪。難道文交所只有天量的東西才能被炒作?其實很多老的精品東西才是反應其內在的文化內涵。才能真實體現文交所的的文化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