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發行的馬上騎射小型張](http://collection.sinaimg.cn/cqyw/20150417/U6749P1081T2D185173F6DT20150417083453.jpg)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郵票](http://collection.sinaimg.cn/cqyw/20150417/U6749P1081T2D185173F7DT20150417083453.jpg)
![1980年猴票](http://collection.sinaimg.cn/cqyw/20150417/U6749P1081T2D185173F8DT20150417083453.jpg)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12歲一場童年的游戲,讓他迷上了集郵,現已堅持了近70年。郵票就是他的“心頭肉”,可以不抽煙吃酒,不能不買郵票。曾有梁上君子險些偷走他的郵票,此后他將所有的寶貝用保險箱鎖起來。他曾是國企單位職工,從瀘州市委黨校退休,今已是耄耋高齡,為推廣集郵文化,他仍活躍在各種集郵展會、交流會和集郵課堂上。
“看準了一件事,堅持不懈。”大半輩子的集郵經歷,他早已將集郵文化作為生命的一部分。他叫鄭仕源,在瀘州集郵圈里,提到他無人不知,他收藏郵品獲獎擠滿了書柜。
兒時游戲12歲迷上集郵
上世紀中期男孩間流行拍煙盒游戲,12歲的鄭仕源也是該游戲的忠實粉絲。小時候因就讀法國人開辦的公信小學,學校流行著不少西方的新鮮事物。一次拍煙盒游戲中,有同學拿出民國時期和國外的郵票,郵票比煙盒薄、小,放在地上拍起來更好玩,大家的興趣從拍煙盒轉移到拍郵票。
鄭仕源出生書香之家,父母都是文化工作者,熱愛文藝,在家庭的熏陶下,他從小就熱愛文學和書畫。有一回,他從地上撿起拍著玩的郵票,郵票是黑白兩色的,雖然看似很普通,但在鄭仕源眼里小郵票很美。他再也舍不得把郵票放在地上拍來拍去,開始留心收藏各種郵票。這一年,他12歲。
新中國郵票見證新時代
1949年10月,新中國發行了標注著“紀”和“特”字樣的紀念郵票、特種郵票。也就這一年開始,鄭仕源下定決心收藏新中國的每一套郵票,用郵票見證新中國的發展歷程。從那以后,鄭仕源不抽煙不喝酒,每月工資一發,趕緊拿去買郵票。
在鄭老的家里,記者有幸零距離接觸了他收藏的新中國“紀”字號郵票。從新中國成立前夕的中華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開始,每一個新中國的關鍵節點都有一張郵票作為見證,前夕分有東北版和全國版的。
70年攢下6000多枚郵票
“北京、上海都寄過信去買郵票。”鄭老回憶集郵過程,改革開放前,集郵渠道不固定,通訊不發達。要收集郵票只能靠個人努力,那時候只要聽到哪里有稀有的郵票,再遠他都要去買。在等待心儀的郵票過程中,盼望的滋味就像思念遠方的女友一樣甜蜜。
除了寄信到大城市買郵票,鄭仕源還蹲守過郵電局窗口。那時,3個月左右國家發行一次郵票,每次他都早早去問,生怕好郵票擦身而過!暗覐膩頉]有錯失過買到郵票!”鄭老笑著說出了買郵票的秘密,“經常去郵局買郵票,她們跟我都很熟了,每次發行郵票都會幫我預留!
改革開放后,國家逐漸按時發行郵票,時間相對固定,也有專門經營郵票的公司!疤崆邦A訂好了,直接寄到手里!编嵗险f,1978年以后,他主要精力是收集國內每年發行的郵票,從幾套、十幾套到現在一年30套左右,收集渠道也相對固定下來了,從原來的蹲點守候,到現在提前預購。
集郵這件事,從12歲開始,鄭仕源堅持了近70年,收藏了6000多枚郵票。80歲,他還在集郵路上。幾十年的堅持不懈,鄭老的兒女也被父親這種精神打動,不論去哪里出差都不忘替父親尋找好郵票。
自制郵冊發自制郵冊發揚集郵文化揚集郵文化
1982年,瀘州成立了瀘州市職工集郵協會,鄭仕源是發起人之一。1984年,集郵協會成立后鄭仕源擔任副會長,至今已連任30屆該協會副會長。他立志傳播和推廣集郵文化,在這一信念的推動下,鄭仕源開始自制郵冊。按生肖、風景等不同類型,根據郵票時間、面值等排列起來,整理成冊,方便愛好者欣賞和觀看!凹]是將中國的文化留存起來!编嵗险f,多年的收藏,雖然有很多較值錢的郵票,但從沒打算過賣掉這些“寶貝”。他用郵票和郵品來創作,來寫故事,把集郵文化留給后代。
“通過作品,讓社會、大眾更好的認識和理解集郵文化!彪m然年紀大了,鄭老卻不“消停”。2015年初,在瀘州忠山公園舉行的2015生肖集郵研究會上,鄭老的生肖作品“猴”一舉奪魁獲得一等獎。像這樣的生肖作品,鄭老已經完成7個,生肖背后的故事、寓意及每一張生肖郵票的特色在鄭老的作品中都能一目了然。
鄭老說,他還收集不少國外發行含中國元素的郵票,有中國戲劇、花卉等。對于集郵的竅門,鄭老總結“要細心、花時間”,他說,整理郵票是一件很勞神的事情,還要用郵票來創作就更難。但在難鄭老還是堅持著,他說:“累并快樂著,集郵使人快樂!
華西城市讀本實習記者王漫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