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恐龍亮相《中國恐龍》郵票 |
發布日期:14-02-26 08:43:30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四川新聞網 作者: |
于本月20日發行的《中國恐龍》郵票,其中第4枚為自貢所產“多背棘沱江龍”
記者從自貢市郵政局集郵公司獲悉,本月20日,香港郵政發行《中國恐龍》郵票一套,這套以恐龍為主題的郵票選取了產自中國境內的6種最具代表性的恐龍,包括炳靈大夏巨龍、顧氏小盜龍、巨型祿豐龍、多背棘沱江龍、安氏原角龍及上游永川龍。其中,多背棘沱江龍最早于1974年發掘于我市自流井區伍家壩。 據了解,這是距1958年原郵電部發行“特22”《中國古生物》紀念郵票(共3枚,其中1枚為云南祿豐龍——它是世界上發行的第1枚恐龍郵票)之后,中國恐龍再次亮相于“國家名片”,也是自貢恐龍生態復原圖首次以郵票形式發行。 40年前:亞洲首具完整“沱江龍” 為自貢贏得“龍鄉”美譽 1974年3月初,自貢市建一司木材加工廠的工人們在開挖排水溝時,驚訝地發現一片化石從泥土中顯露出來。隨后,重慶市博物館工作人員趕赴自貢,在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和市建一司木材加工廠的配合下,開始了正式的發掘工作。工作人員用3個多月時間,在100平方米范圍內共獲得總重量約4噸的100余箱恐龍化石,足見其化石密集程度非同一般。 化石被運回重慶市博物館后,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重慶博物館聯合對這批化石進行了室內整理研究。這群科學家歷時十年,從中共鑒定出多背棘沱江龍等5個屬種。“此次入選《中國恐龍》郵票中的多背棘沱江龍,生存在侏羅紀晚期,是一種典型的自貢恐龍,屬于較為進步的類型。它體型較大,身長約7.5米,是亞洲發現最早、保存最好的一具劍龍類恐龍化石。”自貢恐龍博物館館長萬一介紹。 正是由于上世紀70年代自貢伍家壩恐龍化石產地的發現,尤其是其中的“多背棘沱江龍”化石,不僅讓自貢成為亞洲地區第一具完整劍龍類化石的發掘地,也從此為自貢贏得了“恐龍之鄉”的美譽,“沱江龍”一度成為中國恐龍的當紅名星和國內許多博物館爭相引展陳列的標本。 40年后:自貢恐龍進軍“國家名片” 向全世界推廣恐龍文化元素 發行自貢恐龍郵票,讓自貢恐龍的形象躋身“國家名片”,也是自貢恐龍博物館人和自貢郵政人多年的心愿與夢想。“早在恐龍博物館籌建之初,我們就提出了發行‘自貢恐龍’郵票的設想。”萬一說,為此,1989年4月,自貢恐龍博物館還專門向有關部門遞送了《關于建議發行“自貢恐龍”郵票的意見》,設想以“天府峨眉龍”、“太白華陽龍”、“蜀龍”三種恐龍骨架和一張“埋藏現場”照片為一套共4枚以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