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郵票面臨的三種市場模式 |
發布日期:12-11-21 08:43:1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 作者:黃興躍 |
郵票,不能再將它視為單純的郵資憑證了。隨著時代的前進,社會的進步,中國文化產業的大發展,如今的郵票除了郵資憑證的功能外,更重要的己經拓展為一種社會文化,國家名片。 在集郵市場發展數十年的過程中,經歷了漫長的路邊交換與交易市場,隨后發展規劃成具有合法資格的室內郵幣卡市場,從郵幣卡市場不斷地演變過程分析,集郵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不規范到規范的過程。在此期間產生過1988年,1991年,1997年三次大的行情,不論這三次大潮對市場產生多大的影響和損害,但客觀上是發生過了,它留給我們太多的警示和思索,這種警示和思索不僅針對郵政當局,也針對廣大集郵收藏者和投資者。正因為如此,才會形成長達10多的低谷期,這10多年的時間,足夠郵政部門去面對和探索市場的出路,也足夠投資者冷靜的做出選擇,因為,不管你堅守還是放棄,集郵市場始終是客觀存在的,它不可能因為你的放棄就不存在了,什么叫文化的魅力,或許這就是了。 郵票是一種文化,郵票具有特殊的價值形式,這己經是由社會認可了的。既然郵票本身具有了誘惑力和增值潛力,就有人去收藏它,就有人鐘愛它,就會有與之相聯系的市場存在,集郵市場的存在不僅活躍了郵票本身,也促進了集郵文化的不斷發展,正因為如此,市場的社會經濟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 郵政體制的深化改革,以及國家在近些年提出的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繼十七大報告之后,黨的十八大報告再次論及“生態文明”,并將其提升到更高的戰略層面。由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布局由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拓展為包括生態文明建設的“五位一體”,這是總攬國內外大局、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個新部署。 江蘇紫金文交所的成立,并把郵幣市納入其中,是看準了郵幣卡文化大發展這一重大契機,以前單純的郵幣卡收藏和市場交易,己經跟不上國家新部署的需要,郵幣卡文化的大發展、大趨勢還要用大思維,大改革,大創新去實現,這就是紫金文交所即將開創的資本運作模式,也就是郵幣卡文化的股市化模式。 從郵幣卡市場的發展來看,簡單的收藏模式,市場模式,己經不能適應國家提出的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需要,因為現有收藏和市場模式制約了郵幣卡文化的大發展,不利于社會資本有效的參與其中。在收藏模式,市場模式的基礎上拓展到文交所提供的資本運行平臺,股市化地運行郵幣卡文化,將會更加繁榮和搞活郵幣卡文化這一領域,對推動我國集郵事業的發展將產生積極和深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