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市出現電子盤后,電子盤使盡渾身解數,拉實物市場投資者和資金進入電子盤,使實物市場資金大量流失,打破了實物市場原有的上漲進程。同時也使實物市場和電子盤出現了令人不可思議的價格差異,有些品種相差一百多倍!目前,電子盤受實物市場強烈的牽引,以及電子盤跑的太快、太多,受經濟規律的制約,已經到了需要大力與巨幅調整的時期,同時實物市場為矯正價格過低,雖然已經暴漲,但還無法為電子盤托底,故實物市場再暴漲的條件已經全面成熟!
一、我在5月31日肯定了電子盤的風險 之后電子盤很多品種不停地跌停
我在《建議:撈一把趕快走人》一貼48樓跟帖:
你5月20日跟帖子《獲利出局!最后一貼,提醒大家不要太瘋狂!交給市場去驗證!》…...在該主貼(跟帖)中,我沒有提出風險,而實際情況是,此后電子盤不斷地漲停版,實物市場也大幅上漲。
5月31日我跟你的帖子就明確地說“但你提示風險,特別是現在提示,是有益的。”之后是風險驟然而至,電子盤很多品種不停地跌停版。
《建議:撈一把趕快走人》http://www.sida168.com/dispbbs.asp?boardid=152&replyid=100778865&id=13296487&page=1&skin=0&Star=4
二、電子盤調整 一些品種或一瀉千里
電子盤累計上漲時間和上漲幅度已經非常之大,使實物市場和電子盤間出現了令人不可思議的價格差異,有些品種相差一百多倍。試想,相同藏品,在電子盤和在實物市場豈能有如此的大的差價?電子盤已經進入調整狀態,一些漲幅巨大,特別是未再托管,成交量很小的品種,或一瀉千里……
資本是逐利的,它會自動流向價格低,利潤高的市場,即實物市場。
在最近的電子盤大跌當中,雖然有些人認為實物市場也會跟著下跌,但實際情況是,實物市場的暴漲沒有受到影響,反而擴大了漲幅或品種。如:1996年壁畫版票、1995年中國和泰國聯合發行的大象版票、1991年的景德鎮瓷器版票等。已經漲幅巨大的,末期jt單枚版票走勢也非常穩健!
三、電子盤以調控市場為名發布所謂政策 實為擾亂市場秩序 從中牟利
從表面上看,電子盤常以保護投資者利益為名,出臺所謂調控市場政策,但實際也不乏借此行侵害投資者利益之實。
如:某正常交易日的中午,接近下午1時開盤時,某電子盤突然發布所謂政策,使天天漲停板的品種突然打開漲停板,然后快速跌到跌停板上。這樣就使發布所謂政策者,可以在漲停板時賣掉,又可以在跌停板上買回來,一下就得到20多%的利潤!而當天早上在漲停板上下了買單,不明就里的眾投資者,來不及拆單,被迫在漲停板上全買到了,然后馬上跌至跌停板,一下就虧了20多%的利潤!
再如,為了抑制太瘋狂的暴漲,某文交所發布了所謂再托管政策進行調控,一些投資者在電子盤上用高價買到了可以再托管的品種,然后又依照上述調控政策,在實物市場上買到了實物準備再托管。但受該所謂再托管政策等的影響,電子盤價暴跌,造成第一次巨虧。文交所之后又發布所謂政策,延緩或分批上市上述再托管的實物,又致使該品種實物跌價,造成二次巨虧。最重要是,再托管的品種不能及時上市了,又造成了相對的第三次巨虧!(上述文交所是當今比較規范,勢頭最強,也可能是未來最大的文交所。此文交所尚且如此,其他文交所就更不堪了)
以上三種巨虧都是文交所朝三暮四的所謂調控政策造成的!文交所工作人員則可以在發布該政策前進行操作——漁利或者避險,而投資者則相反——被迫接受其所謂調控政策之損。
文交所收取了投資者(消費者)的手續費等,只能為投資者(消費者)服務,無權對市場進行所謂調控!(漲跌手續費等的變相調控,則另當別論。且也是受限制,不是想怎么搞就可以怎么搞)。
投資者(消費者)和文交所之間的關系是管理和被管理的關系。投資者(消費者)是法律未限制其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而文交所則不同,法律未授權其可以做,就不可以做,即:李克強總理說的:法無授權不可為!
四、史進財會重復“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輝煌!
史進財是前無古人,也完全可能是后無來者的,順應經濟規律,成功發掘無數打折套票(版票)含有的價值,成功將它們炒上“上天”,帶動整個郵市上漲的郵商。
當時史進財每每打出收購帖子時,郵市上便出現振奮無比,萬眾歡呼的景象!!!
文交所已經在客觀上為郵市引進了社會投資者和資金,擴大了郵市的社會影響和知名度,但文交所限制托管,操縱同一品種中部分郵票上天,欺詐新、老投資者,文交所收費高,交易成本高,以及實名制等,也給文交所的脖子套上了最鋒利、最有韌性的“鋼絲之套”!
以上為史進財(或者之類人),再次在郵市上掀起上述“振奮無比,萬眾歡呼的景象”,再次發掘無數1992年—1999年低價套票(版票)含有的價值,再次成功將它們炒上“上天”,帶動整個郵市發動更大規模的(實物市場)行情,提供了絕佳的條件。我相信這一定會實現!史進財一定會重復“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輝煌!
五、……
六、......
……
2015.6.5
來源:中國郵幣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