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郵票在線下市場廣受追逐,成交非常活躍,就是在線上市場也是資金爭搶的對象,“庚寅虎”大版票、“壬辰龍”大版票、“丙戌狗”大版票、“戊子鼠”大版票、“甲申猴”小版張、“辛卯兔”小版張、“己丑牛”小版張、“辛酉雞”套票、“癸亥豬”套票、“甲子鼠”套票、“戊辰龍”套票、“癸未羊”套票、“丁丑牛”套票等品種都是佼佼者。這要是在以前,“壬申猴”版票可以說是乏人問津,可是,2015年的境遇卻發生了實質性的改變,原包(500版)收購價就高達40萬元,這一切的始作俑者也是文交所電子盤,雖然尚未上市,但從“癸未羊”套票和“丁丑牛”套票的表現來看,其上市之后的走勢還是可以令人期待的。
便宜是硬道理在2015年再次得到了新的詮釋,它為投資者精選品種找到了一個有效的辦法,但關鍵的節點在于此時的市場必須處在黯淡無光的時候較為有效,否則就有可能“誤入歧途”。投資者都希望自己能在最大程度上把握市場上漲機會的同時,盡可能地規避下跌風險,以此博取投資收益的最大化,但是,要成功地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在牛市操作,若要避險首先離不開避險品種的正確選擇,雖然“唐詩三百首”小版張在2014年是市場中成交異常活躍的一線品種,但如果投資者不分青紅皂白地在100元的高位追進,但在2015年只能慢慢地煎熬著,眼巴巴地看著其它品種狂奔,這種滋味比熊市中的套牢還要難受十倍。究竟選擇哪個品種利大于弊,并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答案,這要看投資者資金實力、時機拿捏、風險偏好、數量多少、價格高低、方向對錯、控盤與否等一系列重要因素。不少在文交所電子盤上市品種的價格之所以被捧上了天,原因就在于它們是這些因素的綜合體,這就使其能量的聚合不斷達到新的高度,而線下品種幾乎無法達到這一點。
1983年以前發行的JT票、編號票、“文”字和老紀特票中的許多品種都成為了新中國郵票的經典,給集郵者留下了極其美好的記憶,在2009~2011年那波行情中更是大放異彩,“梅蘭芳”與“牡丹”小型張和“國慶15周年”小全張及“從小愛科學”、“奔馬”、“工藝美術”、“拱橋”、“科學大會”、“齊白石”、“荷花”“紅樓夢”、“仕女圖”等小型(全)張的價格實現了從未有過的大跨越,比如說“梅蘭芳”小型張的價格曾高達22萬元,可是,在2015年卻跌至13萬元左右,這還是上漲以后的價格,其處境可見一斑,其他經典品種也是如此,就是“庚申猴”套票的價格也一直徘徊于12000元左右,經典老票集體失語,原有的定價權已經旁落多年了,真是令人扼腕嘆息。它從一個反面折射出,因為無論多么好的品種,只要價格超出了它的正常價值范疇,越是瘋狂,修復的時間也就越長,力度也就越大,投資者盲目下手的話,就會成為套牢者。
盡管經典老票萎靡不振,但是1983~1991年發行的“遼代彩塑”、“益鳥”、“白鶴”、“歷代明樓”、“熊貓”、“木蘭”、“蘭花”、“銅車馬”、“杜鵑花”、“避暑山莊”、“西湖”等小型張的成交量也是出現了連續性放大的情況,原封小型張更是被大肆收購,這一切的根源也是因為要在文交所電子盤托管或者上市。比如說“白鶴”小型張吧,該品種原本默默無聞,可就是因為要托管上市而一炮走紅,原封價格高達4萬元;但是,這其中的風險也不得不防,因為一旦托管臨界結束,價格就會隨之暴跌,這種情況無論是在何時和哪個品種上都是如此,供求的失衡必然導致價格的失衡。“避暑山莊”小型張在2014的時候就曾從12元暴漲到60元,當時可謂鶴立雞群,成為JT小型張中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大肆搶購的目的也是為了在文交所電子盤上市。
2015年“避暑山莊”小型張等品種再啟征程,同樣是為了能在文交所電子盤占有一席之地,并非集郵者之功勞,而完全是資金博弈者在那里演戲,它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資金伸向的觸角正在走向多元化和常態化,這就注定了行情的盈利效應遠未結束,或許才是剛剛開始。每個投資人都有自己的能力邊界和局限性,但只要認識到了局限性的存在,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擺脫它的制約;總結過去的規律性的東西固然重要,但預測未來的突破和演變也同樣重要;精選品種的要素簡化為估值、品質和時機,三者應該綜合考慮甚至缺一不可,否則就有可能跌入“陷阱”,便宜才是硬道理,只要足夠便宜,也會有豐厚的回報,而許多經典高端老紀特和JT票張都已經不符合這一標準了,放棄或許是最佳選擇;當然,純粹意義上的收藏還是非常有意義的,但是,發現價格合理的經典品種的難度,遠遠超過尋找價格被低估的普通JT票張和編年票張品種,超強的逆向思維能力極為重要。
作者:周鳳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