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市場自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那波超級行情結束之后,就處在非常典型的暴跌和陰跌之中,那些在高位買進的投資者的損失慘重,即便是那些小心翼翼摸著石頭過河的投資者也未能幸免,同樣是飽受煎熬,市場可以說是全無生機;雖說在此期間,某些資金不甘寂寞,對于某些品種進行的博弈,也多次走出了幾波上揚行情,甚至還有若干次的中級行情,但賺錢效應總是稍縱即逝,并沒有出現投資者所認為的真正意義上的超越1997年的大行情,套牢盤并為此得到減輕,有的時候反而是越來越重了,投資者感到前途迷茫。就在眾多投資者認為1997年那波超級行情將難以再現的時候,文交所電子盤這一新生事物誕生了。文交所電子盤在初登市場的時候,可以說是非常艱難,每天的成交量只有區區幾百萬元,好的也就數千萬元,絕大多數投資者都是帶著有色眼鏡來看待文交所電子盤的運行,悲觀者甚至認為它就是一場“騙局”,并提醒投資者千萬不要上當。然而,文交所電子盤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之后,并沒有出現當初許多投資者的十分糟糕的預想,文交所電子盤更是猶如雨后春筍地遍地開花,給原本低迷的實地市場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這些年來,郵票市場之所以未能出現或者產生大家期盼已久的超級行情,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說理財產品的多樣化就是一個重要原因;但是,這并不是根本性的原因,最為關鍵的一點在于供求的嚴重失衡,原有的巨額存量和新發行品種的不斷堆積,使得市場不堪負重,只能以向下調整的方式展開行情,導致市場和投資者的生存環境越來越差,郵票的自身價值也就愈來愈低了,大面積深度打折郵票的存在就是一個最為直接的反映。在這最為緊急的時候,互聯網+成為了傳統的郵票的積極改造者,因而,文交所電子盤的模式誕生了。行情產生的基礎是什么呢,那就是需求要遠遠大于供給,并且具有較長時間的持續性,只有這樣意義上的行情,才可稱為超級行情,可才以使眾多的投資者在這場盛宴中賺得盆滿缽滿;而文交所電子盤的出現,就等于在基本需求上來了一個驚天大逆轉,由以往的沒有需求或者及其低微的需求,突然來了一個暴增,并且這種暴增在一段時間之內,還具有十分良好的持續性和擴張性,在這種效應的帶動下,那些長期以來沉睡的的貨源就會被源源不斷涌入的資金一掃而光,這種現象已在行情中得到了越發精彩的展現。
最近一年以來,郵票市場走勢之強勁,已經遠遠超出絕大多數投資者的預期,價格不斷創出新高的品種每天都在涌現,以前不少不被人們所關注的冷門品種紛紛走向了前臺,其一個非常重要的標志就是成交量的猛增及價格的大幅拉升,許多投資者為沒有能在低位大量建倉而感到懊悔,因而都在四處尋找潛力品種,這又使得一大批更不為人們所熟悉的品種走上了新的舞臺,市場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局面,而它們的最為有效的改造者正是文交所電子盤。牛市的特征已是一覽無余,投資者為此歡欣鼓舞,都準備借此良機大干一場,來彌補這么多年來的損失或者攫取超額利潤。在這場空前激烈的博弈中,提前發現并布局能在日后行情中成為莊家重要籌碼的品種,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因為它關系到投資者能否獲取高額利潤或者規避高風險的一個重要利器。
在牛市行情中獲取一般意義上的利潤并不是一件多么難的事情,但能持久性地賺取高額利潤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即使是在階段性的時間內也是如此,所以說,品種的選擇就至關重要了。在品種的選擇上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并沒有一個性價比絕對高的標準,比如說,某些投資者一直以來都專注于第三輪生肖票的跟蹤、挖掘、等待,在大版票、小版張和贈送小版張之間游走成績斐然。而有的投資者對于編年小型張癡心不改,越是在其低迷的時候越是大量地買進,似乎把成本放在了一邊,并不去過多地計較它,心態始終如一;這不,編年小型張的許多品種都走上了快車道,有的品種甚至跨入了高速路,原封超過萬元的品種不斷增多,其動力源正是文交所電子盤所特有的廣泛的輻射性,籌碼爭奪戰的序幕由此拉開了。
作者:周鳳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