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劉三姐郵票”行情看打折票的未來 |
發布日期:12-08-31 08:34:2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畢氏郵品網 作者: |
“劉三姐”郵票面值4.80元,發行不到一周的時間,批量成交價格已經跌至面值的8折,為打折郵票的數量再填一員。近二十年來,新郵打折屢禁不止,有說發行量大的,有說使用受限制的,有說違規放貨的,甚至全國人大代表們的提案也沒有徹底解決。其實,之所以沒有解決,主要是因為沒有找到問題的根源。 從郵票發行方來講,從來沒有低于面值出售過任何新郵,因為這是違規行為,更是不利于日益高漲的郵政運營成本,所以郵政不可能這么干。從新郵預定戶來看,他們也不可能虧本出售。那么新郵打折從哪里來的呢? 集郵市場人士都知道,每年都會有一部分“熱點”郵票發行,由于截留的因素,導致其市場價格高于面值多倍。這樣一來,各地的截留主力高價賣出了熱點郵票后,剩余的冷門郵票就可以隨意打折出售了。例如:2012年的郵票當中的最熱點郵票是龍票,市場價格高于面值數倍,那么“劉三姐”郵票跌至面值8折的損失則是微不足道。所以說,打折票屢禁不止的根源在于“熱點”新郵的高價,如果沒有“熱點”新郵的高價,則打折票品種自然不會再增加。有的人可能會說:如果增加熱點郵票的發行量,減少冷門郵票的發行量不就解決了嗎?這種說法要有效果必須是建立在完全市場化的模式下,現實中是新郵屬于壟斷銷售,這種提法是20多年前就提出過的美好愿望而已。 我們能夠感受到的是:“熱點”郵品的高價伴隨著打折票在市場盛行,一旦“熱點”郵品價格大跌,打折票由于前期成本低于面值,則繼續維持其打折的尷尬。。。這就是近二十年來打折票屢禁不止的根源。要想徹底解決,唯有從截留主力利益集團下手,改革新郵出售環節,從壟斷銷售變為“在半年限期內新發行的郵票公開、平價、充分供應。” 否則打折的品種數量將會繼續增多。。。(轉載請注明“畢氏郵品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