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億貨幣的供應量為什么換不來郵市的上漲 |
發布日期:13-04-12 08:34:16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 作者:吞寸木 |
央行今天發布數據,3月末,中國貨幣供應量余額為103.61萬億元人*民*幣,首次突破百萬億大關。從2002年初的16萬億,到如今超過100萬億,十來年里中國貨幣供應量增長超過5倍。中國濫發貨幣,使通貨膨脹成了一匹脫韁的野馬,老百姓最為直接的感受是政府對房價的打壓是越打壓越高。這是百萬億貨幣在作祟,是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搏弈的結果,強大的中央政府在百萬億資金的推波助瀾下終于輸給了地方政府。除了股市和郵市外,幾乎所有的投資市場都沾了通貨膨脹的光,都在不斷地上漲。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在經濟狀況不好的情況下,股市不漲可以理解,而郵市不漲且不斷暴跌讓人無法理解。現在我們要問的問題是;郵市在百萬億貨幣的推動下為什么不漲? 要回答這一問題其實很簡單,在一個沒有賺錢效應的市場怎么能指望其漲。郵市作為文化產業,在政府文化產業大開發中確實沒有理由不漲,但我們看到的現實卻是連續近兩年的下跌。是郵市沒有投資價值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而且很多投資者都認為郵市是中國資本市場中的投資洼地,所據的理由就是大量打折票的存在。郵市的一個奇怪現象是:即使是十幾年前甚至二十多年前發行的郵品,在市場上還可以按面值的七折八折的價格能買到,就憑這一點,筆者相信沒有人對郵市是投資洼地提出異議。但就是在這樣一個既有國家文化產業大開發作后盾、又有投資洼地效應的郵市不漲反跌。 沒有賺錢效應是郵市不漲的主要原因。這兩年來,一批又一批的投資者奮不顧身地沖向郵市,結果都成了郵市投資的犧牲品。這些在郵市中被弄得灰頭土臉的投資者,成了阻擋投資者進入郵市的天然屏障,他們用自己的切身感受,控訴郵市吃人不吐骨頭的本質,在這種情況下,郵市怎么會漲? 郵市現在不缺錢,百萬億的貨幣供應量已使郵市的場外資金多的無法形容。為什么人們不把錢投入郵市,關鍵的問題是郵市沒有賺錢效應,一旦郵市有賺錢效應,郵市立馬就會產生良性的連鎖反應。因此,哪天投資者能在郵市賺錢了,郵市也就開始暴漲了。這一天應該已經為期不遠了,因為郵市已進入了底部區域,進入底部區域的郵市離郵市出現賺錢效應也一定不會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