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連張是否迎來搶底的機遇? |
發布日期:12-11-05 08:29:3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畢氏郵品網 作者: |
轉眼又到了周末,明天是11月份第1個公休日,在往年這是郵市傳統的黃金時期。近來,常能聽到這樣的聲音--雙連張跌的幅度很大,到了搶底的時機!是不是這樣呢?分析如下: 1、看看量價比。2000年發行的“奧運”雙連張現價105元,發行量98.05萬;2007年發行的“六郵”雙連張現價17元,發行量150 萬;2008年發行的“改革開放”雙連張現價35.5元,發行量176萬;2009年發行的“牡丹”雙連張現價50.5元;2010年發行的“世博”雙連張現價26元;2011年發行的“亞展”雙連張現價23元(2009年以后發行的雙連張未公布發行量)。鑒于2009年以后的市場行情好于之前,結合雙連張發行量逐年遞增的規律,預計2009年以后的雙連張發行量不會少于176萬,F在我們將視角擴大一點,看一看同時期發行量相當的郵品市場價格:發行量 80-95萬版的2004年后期小版系列,平均單價只有20-30元;發行量130-150萬的2006-2012年小版系列平均單價只有15-25元,對比之下,雙連系列在量價比方面只有劣勢,沒有絲毫優勢可言,何來搶底的機遇呢?我看沒有整個小版板塊的普漲行情,投資雙連張只能是繼續占用資金罷了。 2、看看下跌幅。與最高價相比,“奧運”雙連張從180元跌至105元;“六郵”雙連張從55元跌至17元;“改革”雙連張從100元跌至35.5元; “牡丹”雙連張從120元跌至50.5元;“世博”雙連張從55元跌至26元;“亞展”雙連張從50元跌至23元。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跌幅?除了被面值成本截留的貨源沖擊市場外,哪個投資者會如此大幅虧本銷售?既然有截留貨源,那么投資潛力從何談起?“刀頭舔血”、“虎口拔牙”的險事在郵市低迷背景下還是 “多一分謹慎,少一點沖動”為妥。 3、截留新郵大跌以后會反漲嗎?我們再來看看實例:發行于2011年11月11日發行的“亞展”小型張,面值6元,發行首日市價25元,不到1個月跌至面值左右,現在時間過去了大半年,市場價格一直低迷在面值左右。“亞展”小版張,也是從發行首日的25元跌至11-12元左右,不少投資者認為價格大跌而且接近面值,投資沒有風險,結果呢?現在該小版繼續跌至8-8.5元之間,長達半年之久,至今沒有反彈跡象。還有特供品的“亞展”無齒張,發行初期150 元,不到一個月跌至100元左右,橫盤數月,現在呢?只有50-55元,而且不好成交。2011年發行的“關公”四連體張從6000元跌至1500元,長達一年的時間仍無反彈跡象,現在只有1300-1400元;還有辛亥革命系列、2005-2008年陸續發行的奧運系列等等。。。大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