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回歸是郵市繁榮的根基(黃興躍) |
發布日期:07-11-26 17:38: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在社會活動中,人們為啥要購買收藏郵票?因為郵票有價值。郵票價值的高低是供求關系和存世量所決定的。文革時期的郵票為什么有這么高的價值?正是當時大量的銷耗使用造成了存世量的稀少,要說發行量遠遠大于近10年來的所有編年郵票,這就是遵循了物以稀為貴的價值規律。要是當初文革郵票像現在的郵政銷售政策一樣,不放在郵政窗口大量銷售,依然作為商品投放市場,人為炒作,囤積居奇,你有我有大家有,大全套不可能現在仍然價值5萬余元吧?編年郵票以前的老紀特、文革郵票、編號郵票、JT郵票、軍用郵票之所以價值不菲,正是遵循了郵票自身的價值屬性,郵資票品的廣泛使用為郵票的保值增值創造了條件,一切那么自然,沒有一點人為造作的痕跡,自然的損耗和自然的沉淀使留存在世上的郵票成為一種歷史、一種文化、一種收藏,郵票自然的社會價值必然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體現出來,這就是源于自然的結果。 再來說說編年郵票為什么讓人討厭。因為郵政已經把郵票商品化了,年復一年的炒作新郵,讓本該進入流通使用功能的郵票悉數涌入社會,你有我有大家有,又有多少歷史價值呢?進入改革時代后也一樣,雖然發行量大幅縮減了,但郵票的基本屬性沒有恢復,又何談郵票的價值呢? 人們投資郵票是為了有回報,預訂郵票也是一樣,倘若郵票的本性沒有恢復,郵票沒有進入消耗流通環節,要想郵票有預期的回報,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道理就是這么簡單,只要循環往復地去炒作新郵,不管明年有沒有奧運行情,也只是熱點的炒作,短暫的虛假激情,到頭來的仍然是南柯一夢,將造成中國集郵事業走向死亡。 為什么現在不少有識之士大聲吶喊恢復郵票的窗口使用和遠離炒作新郵?就是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炒新不止,行情難起,這就是行情遲遲不起的癥結所在。試問自1992年以來預訂年冊和投資郵票的集郵者、收藏者、投資者,你們投資收益到底有多少?你們的郵票又增值多少呢? |
上一篇:小版大兵:加倉刻不容緩 ! |
下一篇:十一月九號上海盧工郵市隨筆:潤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