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圖6
圖7
■河南三門峽 朱衛東
今年的9月23日是第二屆“中國農民豐收節”,這是一個充滿收獲和喜悅的日子。作為一名收藏愛好者,我收藏有一些和“豐收”有關的郵票。翻閱鑒賞這些郵票,我們可以從一個側面感知中國九億農民的辛勤和快樂。
我收藏的第一枚“豐收”郵票發行于1957年。這年12月30日,郵電部發行了一套4枚的《農業合作化》(特20),其中第四枚(特20 4-4,圖1)是我國最早的一枚反映農業大豐收題材的郵票。這枚郵票由萬維生設計,面值8分,膠版,齒孔14度,北京中國近代印刷公司印制。郵票上描繪了一幅熱火朝天的“豐收”圖,票面主色調是寓意豐收的金黃色,遠處一望無際的麥田里,農民正揮汗如雨,辛勤收割。場地中央,社員們相互合作把脫粒干凈的糧食轉入口袋,讓豐收的糧食顆粒歸倉。近處,一位穿著白襯衫的女社員忙著將一把把的麥子塞進一部“滾筒式”脫粒機,女社員的臉上掛著甜蜜的笑容,仿佛在憧憬著豐收之后的幸福生活。值得一提的是這枚郵票的主畫面以外,還點綴有麥穗紋飾,表明農業大豐收,別具一格。
我國第一套以“豐收”為主題的郵票是《1958年農業大豐收》(紀60,圖2),發行于1958年4月25日,雕刻版(無背膠)印刷,設計者為郵票大師孫傳哲,雕刻者孔紹惠、孫經涌、孫鴻年、唐霖坤等;全套共4枚,呈“田”字聯印,面值均為8分,發行量700萬枚。這套郵票以象征新中國的五星紅旗為背景,畫面根據農作物不同,可分為麥子、稻谷、棉花、油料作物(花生、大豆、油菜)等。這套郵票票面色澤鮮艷流暢,農作物籽粒飽滿,栩栩如生,深受郵票發燒友喜愛。
農業大豐收,離不開農民的辛勤勞動。1964年3月8日,郵電部發行了《人民公社女社員》特種郵票,一套6枚,其中有三枚和“豐收”有關,影寫版印刷,面值均為8分,郵票規格26.5×36毫米。其中第二枚“糧食豐收”(特64 6-2 圖3),畫面上一位女社員正在收獲小麥,滿頭汗水,面帶喜悅。第三枚“棉花豐收”(特64 6-3,圖4),描繪了一位女社員正在采摘棉花的場面,棉花如雪,笑逐顏開。第四枚“果子豐收”(特64 6-4,圖5),兩位女社員正在采摘水果,果實累累,笑聲盈盈。這幾枚郵票從不同角度反映了農業大豐收的場景,題材設計獨具匠心,畫面清新流暢,加之發行量較小,頗具紀念和收藏價值。
此外,我還收藏有另外兩枚上世紀70年代的豐收題材郵票。一枚發行于1975年10月13日,是郵電部統一發行的《全國農業學大寨會議》主題套票中的第三枚(J4 3-3,圖6);郵票設計者李印清,影寫版,規格 52×31毫米,面值8分,北京郵票廠印刷;畫面上一片金黃,新時代的農民正駕駛著我國自主生產的“東風”聯合收割機,在麥浪滾滾的田間來回穿梭。第二枚是1979年8月10日發行的“機械收割”郵票(T39 5-1,圖7),畫面題材和上一枚有異曲同工之妙,豐收場景之外,還有飛翔的燕子、滿載的汽車以及高高聳立的電線鐵塔,表明農業科技的發展為豐收提供了保障。這兩枚郵票印刷非常精美,色澤明快,線條流暢,不失為“豐收”系列郵票中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