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集郵文化發展國際論壇發言選登
亞洲集郵十分活躍
全世界有6000萬集郵愛好者,其中高水平專業集郵者有10萬左右。2012年亞洲市場特別是中國郵票市場十分活躍,斯坦利·吉本斯已經發布了名為《中國》的新目錄,盡管創刊還不足一年!中國集郵迅速成長,2014年有兩千萬集郵愛好者。
在亞洲,老票的拍賣價格令人矚目,“紅印花加蓋小字當壹圓”作為中國最為稀有的郵票,在2013年香港拍賣六百九十萬港幣(74.8萬美金)。即便是近年的郵票,價格攀升的也很高。例如,2011年在香港費得曼拍賣行,1980年整版80枚的猴票售價超過110萬港幣(12.4萬美金)。這一郵票的價值還在不斷的上升。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這通常很難找到原因所在,但是我們可以提出四項主要原因:亞洲青年人被集郵所吸引;亞洲郵票收藏家正從因興趣而集郵轉向以高端投資為目的;當前亞洲新郵品質很高:亞洲郵政已率先創新;極少數非法發行和極少數制假郵票。(更多精彩,盡在《中國集郵報》。請到郵局訂閱《中國集郵報》,記住郵發代號:1—164。)
目前在亞洲受到歡迎的集郵主題——十二生肖:亞洲集郵的重要業務!該主題在亞洲非常受人歡迎,全球范圍內發行過許多這一主題郵票,亞洲收藏家以及亞洲海外移民會購買這個主題的郵票,一些歐洲郵政運營商以及美國郵政每年會專門發行一套這一主題的郵票。(萬國郵聯集郵業務經理維吉爾)
郵票的生存空間
沒有利潤就沒有郵票!或至少沒有精美的郵票。在我看來,只要郵票的市場還有利可圖,郵票就有生存的空間。但是當郵票的價值淪落到只有二維碼的水平時,郵票離退市的命運也就不遠了!我的工作使命就是努力確保集郵市場不會淪落到這種地步。
北歐郵政成立于2009年,由瑞典郵政局和丹麥郵政局合并而成。集團只有兩個股東——瑞典政府和丹麥政府。政府負責制定集團的運營框架,而議會負責制定監管制度。集郵收入只占集團總收入的0.25%左右。由此可見,集郵產業的利潤不高,甚至算不上是高利潤產品。但鑒于郵票悠久的歷史,以及穩定的集郵群體,集郵產業在北歐郵政的觀念框架中仍然占據著核心的位置,我們集郵部門在集團中的位置就可以證明這點。
五年前,我們的足跡幾乎“無處不在”。我們想方設法吸引新客戶,努力培養兒童的集郵興趣,把眼光投向海外市場,不僅是中國市場,還包括印度、巴西和俄羅斯市場。但我們必須承認,即便我們做出了許多嘗試,我們的常規客戶仍然是我們需要重點依賴的對象。我們集郵收入的50%左右來源于訂購用戶。通過調查我們還發現,這些訂購用戶還為我們的“柜臺交易”貢獻了30%左右的銷售額。我們還發現,我們的客戶正以每年10%的速度減少,大多數是由于年老的原因。而北歐地區的兒童幾乎不可能被吸引到集郵行業中來,不光是因為有智能手機或電子游戲,還因為郵票本身缺乏趣味性。(北歐郵政集郵市場經理霍依菲爾德)
法國集郵的創新
何為創新?全新的、出眾的、尚未問世的事物,一切創新都始于某個概念、想法或某件藝術作品,創新是我們與郵政部門之間密切合作的產物,時間不應成為主要限制因素。
創新是一種思維方式,卡特爾以印制眾多出色的郵票而聞名,“法語中沒有‘不可能’這個詞”,這句話正是卡特爾精神的寫照!胺e極思考”并非法式思維,然而我們屬于一家英國公司,我們熱愛挑戰!郵政部門知道我們會竭盡所能達到他們的期望。
對于普通郵票,我們通常接受投標。但對于發行十分特殊的郵票,客戶會更傾向于直接聯絡我們,經常還要求我們面談,共同磋商,以便發現新想法。每一個郵政機構都更愿意發行出色的郵票;舉辦全球首發是一個重要動機。特殊工藝,首發會等這當然也意味著“風險”。對卡特爾來說,這正是我們與眾不同之處。(法國卡特印刷廠市場經理德爾默)
比利時方法
與其他大多數國家一樣,我們在比利時也有過訂閱用戶減少、郵票銷售量下降的經歷。
雖然我們找到了許多有利或不利因素(其他形式或其他一代的娛樂項目的競爭、集郵者的平均年齡、“不再吸引人”等問題),但是我們決定通過其他方法來減緩或停止這種產業頹勢。盡管這種方法并不新穎,但我們首先瞄準了年輕人,通過聯合學校和教育部門、設計一些卡通郵票(比利時特色)、組織面向兒童的主題活動等手段來吸引年輕人參與集郵。這些付出獲得的回報鼓舞人心,但與我們的預期還有一定差距。相信其他國家的多數同行也經歷過同樣的情況:“我們必須采取行動,但回報卻太少!
我們必須找到其他更有效、更有創意的方法。我們在2012年年底發現,2013年的集郵潮流對我們的郵票設計發行戰略造成了重大影響。
我們采取多種手段宣傳推廣郵票產品,例如,借助數字游戲中的技術,使用智能手機的應用程序,參與或協辦一些大型活動,在我們的郵票商店組織設計者以及授權產品的簽售活動,組織能吸引大批記者參與的專門媒體宣傳會,或者在比利時國內、國際傳統媒體和社交媒體上做長久的廣告宣傳。
除此之外,我們還發行了一系列針對集郵者的郵品,包括許多雕刻印刷郵票,并新推出了獨一無二的INTA系列郵票。
這些宣傳活動將激起人們的收藏興趣,從而推動集郵的發展。(比利時郵政集郵經理皮埃爾·倫普爾)
中國集郵互聯網+的發展
集郵愛好者老齡化嚴重一直以來是全球郵政面臨的問題。而現在利用網廳,我們可以感受到一點點變化。通過分析網廳購買數據,可以看到網廳訪客年齡分布中,20~29歲的人群占比15%,30~39歲的人群占比接近27%,共計42%。而新郵預訂用戶中20~40歲人群占比共計29%。通過這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網廳對于吸引年輕客戶群體作用非常明顯。
雖然網廳已經發展很快,但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目前階段只是“+互聯網”的階段,而真正的“互聯網+”是一種思維方式,一種組織模式,更是一種顛覆傳統行業的全新動力。
我認為“互聯網+集郵”的本質是實現產品、市場、渠道和消費群體等關鍵要素在集郵業務發展中的聚集、互動、融合和創新。
在今天,隨著全球生產、貿易、服務、消費體系的迅速形成,包括郵票在內的要素資源流動呈現不斷加速之勢。這種流動體現為兩個基本特征:一是郵票資源在集郵市場、集郵領域的流通,二是郵票資源的跨域流動和相互滲透。在此背景下,各收藏和投資門類之間的界限變得日漸模糊,尤其是隨著高新科技的迅猛發展,產品與服務的生產與流通無不是以綜合性、跨業態的形式出現,體現在集郵業務上,就是“互聯網+”發展模式的日漸明晰。
因此,下一階段我們要以互聯網思維全面調整現有組織構架和管理方式。
基于上述戰略規劃,下一階段“互聯網+集郵”的實施將以集郵網上營業廳為基礎框架,增加對內對外的服務功能和內涵,形成開放的、線上線下融合的、多元化經營的集郵文化產業綜合服務電商平臺。
過去,我們曾經擔心互聯網會對集郵業務產生影響,如今互聯網已經成為助力集郵轉型發展的核心動力。我們將用更開闊的思維,更勇敢的魄力,真正擁抱一個全新的“互聯網+集郵”時代的到來。(中國郵政集團公司郵票發行部總經理高山)
。▉碓矗褐袊]報 作者: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