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冊水分由誰制造 一則消息泄露天機 |
發布日期:10-01-10 11:44:5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江南時報 作者: |
2009年新郵發行存在多大水分?《中國集郵報》2010年第1期2版一則消息泄露天機:“為保證年冊生產進度,在22天中,共計分發中檔冊、禮品冊、賀歲冊、形象冊450萬冊的郵票,26900多箱,近30噸郵票,準時發送到19個加工廠家。”這里所指的中檔冊、禮品冊、賀歲冊、形象冊均不在集郵者預訂之列,預訂者的利益由此不會得到應有的保護。至今,2009年多數新郵市價仍在打折,年冊大戰已經緊鑼密鼓地開始,450萬冊是什么概念,它遠遠超出了2009年新郵預訂數,在目前新郵市場仍不景氣的條件下,年底新郵發行擴容速度驚人,而且是搶抓先機。新郵水分的制造者不再是集郵者和盲目的投資者,這回換成了發行部門,發行部門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第一手貨源,不顧預訂者的切身利益,為了企業私利,有意搶占市場份額,這是與集郵者爭利的又一體現。
難怪有關部門不即時公布新郵發行量,其實是為擴容埋下伏筆,即時公布發行量,也就沒有了懸念,集郵者預訂新郵的熱情就會受到損害。從上述現象看,2009年新郵至少又要突破1000萬套,供大于求在所難免,于是新郵怪圈出現了,年冊大戰過后,其價格大幅下跌,集郵者未免感嘆:早訂不如晚買,早知如此,誰還會提前一年預訂。 按照有關規定,新郵銷售期為6個月。上述下發的郵票有近一半已經過了發行期,理應列入封存銷毀之列,怎么還能大量下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