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眾多收藏品種類別中,集郵的門檻相對較低。在國內,無論大小城市,都匯集了大批集郵愛好者,集郵市場也發展成為一個幾乎適合所有人加入的文化市場。一百多年的國內郵政發展歷史,提供了豐富的郵品供市場流通。行業間有一句話為“每一枚郵票的設計和發行都聯系著一段歷史”。因此,搜集郵票就是研究歷史的細節。不同主題的郵票,代表一段不同的歲月。
懂歷史方能知郵票
無論國際國內,作為文化產品的集郵市場自始至終長盛不衰。因此,郵票收藏是一個不分國界、不分地域的全球性市場。郵票收藏和出售催生出一批又一批的富裕人士,同時也吸納了為數眾多的知識分子和歷史研究專家加入其中。
孫中山郵票研究會副會長、東莞資深郵票收藏人士沈敦武認為,收藏郵票一定要首先了解歷史,否則只能一直處于一知半解的門外漢狀態,很難從千萬種郵票門類中發現真正有價值的藏品。
從清代末年開始,我國就開始發行郵票,按照國際通行的郵政通信模式使用和管理郵票。至今,在一百多年的郵政事業發展長河中,匯集了不計其數的郵票品種。尤其是1949年以后,更是產生了門類眾多,主題各異的各種郵票,為此給現代郵市創造了豐富的集郵空間,吸引了無數的集郵人士進行研究、收藏和炒作。
集郵愛好者張洪金告訴記者說,盡管集郵人士數量眾多,但是真正懂得郵票的人不多。大多數都是缺乏研究的隨意之舉。資深集郵人士一般都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門類去市場收集,在行業里來說,越是集中精力研究其中一種,越有收獲,反之,如果沒有方向,見到郵票或者郵政文物就想納入囊中,是一種不專業的表現,也很難有什么成就。
沈敦武的集郵方式就暗合張洪金的理論。沈敦武有著幾十年的集郵經驗,他對其他主題郵票不感興趣,唯獨對于抗戰時期的郵票、信封以及與此有關的資料情有獨鐘。這源于他的軍人生涯,由于在部隊從事通信技術工作,加上抗戰主題,因此。一接觸抗戰郵票,沈敦武就愛不釋手,從此以后埋頭其中,不可自拔。如今,沈敦武不但是抗戰郵票的資深研究人士,更從事抗戰郵政的專著論述,這方面成果頗豐。
沈敦武手中匯集了抗戰時期眾多的郵票和郵封,在那個戰亂時期,幾乎每一封信件、每一張郵票的使用都有一個故事,比如他手中有不少當時南洋華僑寄回給國內親人的信件,上面的郵戳、郵票以及所經歷的路程可謂百轉千回,包含心酸……還有不少當時抗戰軍民來往的信件,信封上密密麻麻的郵戳,不知道藏著多少當時的秘密。
所有的資深集郵人士都認為,唯有對某段歷史感興趣,才可能深入其中研究。而集郵的商機和樂趣恰恰就藏在浩如煙海的歷史細節當中。不懂得郵票發行的年代背景以及郵票背后的故事,就不可能有所建樹。
因此,資深集郵愛好者幾乎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清代的、北洋政府時期的、抗戰時期的……從行業類別也可以劃分,有的人喜歡體育類別的郵票,有的人則對毛澤東主題的情有獨鐘,還有的則喜歡與軍隊有關的題材等,不一而足。
對于一名合格的集郵人士來說,必要的歷史知識有助于流通時分享歷史信息,同時增加其價值的可信度。所以,一名優秀的集郵者,需要針對自己的藏品說出背后的歷史故事。
郵票珍品價值猛增
近年來,由于普通市民投資渠道狹窄,導致各類收藏藝術品價格暴漲,社會游資和閑散資金紛紛涌入收藏品市場,包括郵票在內的藏品價格一路直上,市場的火熱,進一步吸引著更多的人士加入其中。
且看一部分主題郵票最近的身價,先說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郵票,1968年面值8分、名為“全國山河一片紅”,由于歷史原因,當今市場上難得一見,五年前,終于在上海一場拍賣會上現真容。經過20余輪激烈競價,最終以730.25萬元人民幣成交,創出當年中國單枚郵票拍賣的最高紀錄。自此以后,這枚傳說中的郵票珍品再未露面。
據集郵人士張洪金透露,1949年以后,郵票作品當屬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最受藏家追捧,當時郵票發行品種主題突出,卻又保留不多,這就為當今的收藏和炒作提供了適合的環境。
就價值來說,郵票當屬越是年代久遠的越有收藏價值。例如,記者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東莞收藏人士手中看見一枚中國清代的郵票作品。于1897年制作發行,這枚郵票蓋有“大清郵政”及“暫作洋銀”等字樣,這是中國早期郵票中的珍品,據說當時可以當做一元銀圓使用,現存世僅30余枚,在市場上難得一見,如果沒有經過拍賣行競價,很難估出市場價格。
新中國成立后一段時期,軍人專用品種也很有收藏價值。當時為了優待軍人免費寄信,1953年由郵電部發行一套軍人專用郵票,發給解放軍戰士寄信之用,這套印有“八一”軍微圖案的軍人專用郵票,在當今的郵票市場上,由于年代較久,加之有著較為特殊的發行背景,為集郵人士們共同認可。據悉市場價值已經到了8萬元的競價級別。
與軍郵同一時期發行的“首都名勝”可能是我國最早的旅游概念紀念郵票。分別以頤和園、北海、天安門、天壇、太和殿為圖案。其中天安門郵票圖稿表現的是天安門早晨的景色,票面表現形式為旭日東升,光芒萬丈,但是由于當時印刷技術的原因,郵票印刷出來的視覺效果并不好。因此在使用一陣之后,郵電部決定停止發行這枚郵票,并收回此票。正因為這個原因,導致這套郵票市場流通極少,只有少數幸運者才藏有這枚作品,如今,其價值與上述幾種珍品不相上下。
集郵專家認為,尋找一枚高價值的郵票并且能夠談攏價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需要一定的信息渠道和相應的經濟實力。而對于更多的普通集郵愛好者而言,并不應該將眼光放在哪些高不可攀的頂級稀缺品種,而是利用充裕的時間和知識面,去市場上發現具有不同年代、不同時期、不同發行背景的作品,如此一來就會拓寬渠道,在時間的積淀下,持之以恒必將收獲頗豐。
郵票收藏
講究老、精、稀
郵票收藏雖然門檻低,但是如果要以投資理財為目標,仍然需要具備一些起碼的辨別能力。否則會被假冒偽劣所蒙蔽。專業人士總結了一套實用的郵票投資小知識。
首先,一些“老、精、稀”的郵票品種在集郵市場上是非常搶手的。老即是年代久遠,只要具備這一要素的郵票,通常都有一定的市場價值。精即印制精美,設計漂亮。而特殊年代例如我國抗戰時期以及紅色蘇維埃時期的作品因條件所限,則無此要求。稀則表示數量少,存世少。
在收藏投資郵票的時候,遇見上述幾種郵票,需要果斷,看好就買。投資本身就是一種高收益高風險伴隨的理財方式,而郵票收藏市場更是風云變幻,很多收藏人士因此也不敢大膽去購買。對于精品郵票,藏友們應該要有足夠的耐心去等待它升值,將眼光放長遠一些,將會收獲更多。因此在價格上不要患得患失。一旦所收藏投資的郵票市場價格已經漲到了心理預期的話,也需要果斷拋售。
其次,一邊買入同時也要擇機賣出,一味地只進不出并非良策。既占據資金也減少流通,反而減少了市場標的物而失去財富增值的機會。正常情況下,應該時刻放出自己的產品信息,只要有適合的上漲利潤就售出,同時購買滿意的品種進來。
郵票保存得好壞將直接影響其價格的高低,全品相的與品相差的郵票價格往往相差數倍。因此,郵票的保管工作顯得十分重要。一般而言,郵票不能用手拿,取出欣賞時要用郵票夾夾取。在把郵票插入普通集郵冊前,每套郵票應先套上透明的保護袋。普通集郵冊里的郵票如插一半露一半,時間一長,露出的一半會發黃,影響品相。
集郵冊不能平放。平放會增加郵票的負重而被壓出印痕和脫色。存放時應立放,并保持不緊不松。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