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在大街上,經常能看到一些年輕人在發放傳單,專門針對老年人,還會給老人一些禮品和免費的旅游,真天上真的會掉餡餅嗎?
最近,在大連珠江國際大廈一樓大堂,記者見到了這群郵票投資者,這些投資者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普遍年齡都偏大。老人們說,半年前,他們在一家叫做龍騰文化收藏品公司投資郵票,然后這家公司按月返利。可是就在前兩天,這家公司人去樓空了。


一位將近八十歲的投資者楊大爺說,他聽信了龍騰文化收藏品公司工作人員的話,說是購買了這個郵票,一年可以翻倍,于是賣了房子投資郵票。
楊大爺:“買了大概一百四五十萬吧,這是我剛賣的房子,準備在孩子家附近再買一個房子,就在這么個空檔期間,我信一年之內按他們說法都回來了,結果沒成想,出這么個問題。”

當天到場的老人有將近有二十人,每人的投資都不少,按照這家公司的經營模式,老人們在這里購買郵票,每個月都可以返利,如果購買一萬塊錢郵票,每個月可以返利百分之十,購買越多每月返利比例越高,多的甚至每月返利百分之二十。半年后,這家公司再原價回購郵票。

老人們有的投了十萬,有的投了十幾萬,更有投了七十多萬的,在場老人的投資金額加在一起已經早已超過兩百萬。

據老人們講,這只是冰山一角,還有很多老人都不知道公司已經關門了的消息。
面對大門緊鎖,人去樓空,老人們很無助,因為這些錢不但是他們一輩子的積蓄,更是他們后半生的保障。那么老人們當時到底是被什么所吸引呢?
投資者:“買這個郵票呢,它將來會回收的、會升值的,國家扶植的文化產業、新型的文化產業,國家還給他補貼,我們要買得越多,我們還享受國家補貼。”
據老人們講,投資這種郵票的老人有幾百人,他們目前也在召集受害者,一起報案。
隨后記者帶領兩位投資金額比較多的老人代表,一起來到了西崗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查詢這家公司的資質。

工作人員:“大爺,經過我們按照印章上的名稱來查,沒有查到他有關工商注冊登記信息,他印章上的公司是不存在的。”
得知公司不存在,兩位老人有點不甘心,楊大爺又拿出了這家公司的營業執照的照片,試圖證明這家公司的真實性。

經過查詢,營業執照的這家公司,不過就是在大連注冊的一家普通的商貿公司,根本不是什么全國連鎖。
記者又帶著兩位老人來到了郵政集郵公司,驗證一下老人們重金購買的郵票到底價值幾何。
郵政人員:“這一版面值不就十九塊二嗎,不到二十塊錢。”
大爺:“賣給我是是兩千六百八。”
郵政人員:“你在消費之前,哪怕到集郵柜臺,哪怕咨詢一下,你說兩千六百八買一個紅色足跡的版票,我們肯定告訴你,大叔這個東西最多就幾十塊錢。”


集郵公司工作人員說,這些郵票價值都不太高,基本都是市場上大量流通的普通郵票,所以沒有多少收藏和升值空間。

從事實來看,這幾千甚至上萬的郵票,不過就是普通的郵票而已,不過是被包裝一下,換了一種返利模式,就讓這么多老人有了投資的念頭。目前,投資者們已經報案。最后,還是要提醒大家,投資要謹慎。
(來源:大連公共 編輯: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