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扇面畫》特種郵票收藏價值

        18-04-17 10:14:51 中國集幣在線 發表評論

          扇子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扇面上題字繪畫,大約出現在西漢時期,到了宋代就相當流行了,在當時,扇面與小幀畫并重與世。 現存于上海博物館的《柳橋歸椅圖》是我們所能見到的最早的扇面畫。明代流行折扇,題書作畫之風更加識烈,扇面大多一面作,一面作書,這種實用工藝美術作品,很受人們的喜愛。

          扇面呈車輪狀,不僅是上大下小,而且有折晝的骨痕,因而形成了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扇面雖然是車輪狀的,但要把它當作平直的幅面來畫,題字又須與扇骨相一致。端正的畫圖、輻線上的題字與車輪的幅面結合在一起使書法布局、畫面構圖產生一種“變化”的藝術效果。1982年7月31日,郵電部發行《明、清扇面畫》特種郵票一套,共6枚。

          第一枚郵票圖案是明朝沈周所作的扇面畫《秋林獨步圖》。

          沈周(1427_1509),字啟南,號石田,晚號白石翁,長洲(今江蘇吳縣)人。他一生從事詩文書畫創作,是“吳門畫派”的創始人,與文征明、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他繼承了五代董源、巨然,元代黃公望、吳鎮等人的畫法并加以創造,形成自己的風格。長于山水,兼工花舟、禽鳥。其筆法堅實豪放,頗得沉著雄渾之致。他書法學黃庭堅;詩學白居易、蘇軾、陸游等。

          《秋林獨步圖》近處畫有坡石,右有兩株古樹,樹葉已經落盡,但岸然挺立。樹下畫有一人正策杖而行。左上方有沈周題寫的一首詩兀兀小橋外,獨行人不知。秋風將落葉,故向鬢邊吹。”詩畫說明了由于秋天的到來,頓感人生的遲暮心情。借景抒情,含蓄自然。畫面的筆法方而壯、粗而豪,為沈周的典型風格。

          第二枚郵票圖案是明朝唐寅所作的扇面畫《枯木寒鴉圖》。

          唐寅(1470—1523),字子畏,又字伯虎,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禪仙吏等,江蘇吳縣人。其生活放浪形骸、玩世不恭,有“江南第一 風流才子”之稱。唐伯虎擅長畫山水,技法上斧劈皴常與細勁的長線 條相結合。并工畫人物、花鳥,筆墨秀潤峭利,景物清雋生動,工筆寫意俱佳。兼善書法,能詩文。著有《六如居士全集》。

          《枯木寒鴉圖》描繪了一株飽經風霜蟠屈的老樹,幾只烏鴉從遠處飛來,有的剛剛落在那枯樹枝上面。畫右方有作者的題詩風卷楊花逐見歸,送君此去聽朝雞。誰知后夜相思處,一樹寒鴉未定棲。” 這幅扇畫是唐伯虎專門創作送給一位出遠門的好友的,詩情畫意傳送了對朋友真摯而又深厚的感情。用“一樹寒鴉未定棲”的詩句,雖沒有直接畫雪,而把雪后寒的“凄涼”表現得非常深刻。整個扇面構圖別致,意味深長,令人玩賞不已。

          第三枚郵票圖案是明朝周之冕所作的扇面畫《竹雀圖》。

          周之冕,字服卿,號少谷,長洲(今江蘇吳縣)人。擅畫寫意花鳥。其家中養有飛禽,常觀其動態,故下筆有生氣;所畫花卉多用鉤花點葉法,設色鮮妍有致。周之冕為明萬歷年間花鳥畫能手。

          《竹雀圖》主要描繪了一群棲息于竹林間的麻雀鳴噪嬉戲的情景。這幅畫有迥于周之冕“勾花點葉”的常見面貌,更多地吸收了宋代人的風格,麻雀竹枝都描寫得極為精細,比較全面地體現了他的藝術造詣。這只扇面畫以金色作底,更突出了所描繪的內容,非常富麗 華貴。

          第四枚郵票圖案是明朝陳洪綬、白漢所作的扇面畫《松下題詩圖》。

          陳洪綬(1598—1652),字章侯,號老蓮,浙江諸曁人。自幼喜畫,相傳4歲時就能在墻上畫丈余高的關公像。年輕時表現了強烈的愛國思想,為反對清兵入侵,他到紹興云門寺為僧,并號悔遲,表示了對清王朝的不屈服。后流落在紹興、杭州一帶,以賣畫為生。他在繪畫上,起初學法蘭瑛,后來自創風格。擅畫人物、仕女,所作軀干偉岸,衣紋細勁清圓;晚年作品造型夸張,有的畫得面目怪異。繪有《水滸葉子》、《博古葉子》、《九歌》、《西廂記》等繡像插圖。

          白漢名覺徽,為僧,白漢是其號,陳洪綬的學生。

          《松下題詩圖》是陳洪綬與白漢合作完成。圖中人物為陳洪綬所作,其造型以及用線,都體現了他特殊的風格。人物后面的松樹是白漢所作,偉岸挺拔的松樹,吟詠抒懷的詩人結合的十分和諧,郵票以灑金斑駁的底色更進一步表現了畫面的含義。

          第五枚郵票圖案是清朝畫家惲壽平所作的扇面畫《菊花圖》。

          渾壽平(1633—1690),初名格,字壽平,以字行,改字正叔,號南田、云溪外史、白云外史、東園客、草衣生等,武進(今江蘇武進)人。 自幼家貧,不應科舉,以賣畫為生。初工山水,筆墨秀峭;后多畫花卉,自稱學徐派沒骨法。惲壽平重視寫生,往往用水墨淡彩,清潤明麗,自成一格,有“惲派”之稱,也稱“常州派”。

          《菊花圖》描繪了白、紫、黃三種不同的菊花,他自己題名為《南山真想》,借用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典故,寄托隱逸的思 想。這幅扇面是一個秋夜,惲壽平在武進半園時與唐長公斟酌沒骨 圖畫法,對花寫影而畫。“沒骨”的方法是:用水分較多的筆蘸吸顏 色,以點染的方式描畫花卉,根據花卉的質感與色澤變化色彩,不使用線條勾勒,只憑色彩或帶有墨色的色彩造型。這種方法類似西方傳來的水彩畫,但由于宣紙或絹的暈染效果,比水彩畫更為滋潤、柔和。

          第六枚是清朝畫家王武所作的扇面畫《梧禽紫薇圖》。

          王武(1632—1690),字勤中,號忘庵,長洲(今江蘇吳縣)人。因家里富于古書畫的收藏,因此使他能夠對前代名跡進行臨摹學習,有著深厚的傳統功力。

          《梧禽紫薇圖》描繪了枝葉扶疏的梧桐和繁花似錦的紫薇,一只喜鵲棲息其間,悠然鳴唱,呈現一派和諧的自然情趣。

        來源:百分郵票收藏網

        更多郵幣卡資訊、行情!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集幣在線官方微信(jibizx)。
        中國集幣在線

        延伸閱讀

        分享到:

        交易頻道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