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郵品)的辨偽要素和辨偽工具 |
發布日期:10-05-12 08:46:36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 作者:一簾幽夢 |
問題,搞清真相。 齒孔度:測量20毫米長度的郵票齒孔數,與真品或郵票目錄中列出的數據作比較。 ⑧背膠辯偽:利用郵票背膠的膠質、膠面特性辯偽。 20世紀50年代,我國郵票背膠是用糊精膠(馬鈴薯淀粉為原料)涂刷的,膠質光亮、發黃,膠層較厚。60年代采用PVA合成膠,光澤較糊精差,發白,膠層較薄。市場上發現的假票,一般無背膠,有的票背涂上一種半透明的白色涂料,無粘性,也有的涂刷膠水。想要調制出配比正確、膠色逼真的膠料并非易事。 背膠辯偽常遇到兩種情況:一是真票刷假背膠,多發生在原背膠被洗掉或受損后。二是假票刷假背膠,這是背膠辯偽的重點對象。 例如:紀97革命的社會主義的古巴萬歲,真品刷糊精膠,厚而光亮。偽品假背膠,薄而不亮。 ⑨暗記辯偽:利用郵票上的暗記辯偽。郵票暗記是設計者、雕刻者、制版者或印刷廠在圖案中故意暗藏的一種防偽辯偽的標記。例如:特70《中國登山運動》(5-3)圖案上,在登山運動員形象背后山坡上的冰雪線條中,藏有暗記“山”和“3”二字。“山”暗示郵票主題是反映登山運動;“3”表明該票是全套中的第3枚。假票是采用真品翻拍制版、原大原色印刷,但是原暗記模糊不清,露出“馬腳”了。暗記難偽造,所以說,利用郵票暗記辯偽是比較可靠的。圖例紀104《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左上圖真品列寧左衣領上有“人”字,右下圖人群中戴有草帽人頭頂有“共”字,右數第二人的兩腿間有“二”字。 ⑩廠家辯偽:利用郵票印刷廠家在郵票版模上的責任那幾特征辯偽。例如:大東印刷廠用“大”字作為暗記;人民印刷廠用“人”字作為暗記等。又如:郵票邊紙上,廠銘偽造,故辯偽依據差些。 總之,郵票辨偽是一門科學,辯偽是一件嚴肅的事情,要有真憑實據,不能信口開河。 郵票辨偽重要,但郵票辨真更重要。對每套郵票的發行目的、圖案、票幅、版式、刷色、紙質、齒孔、背膠、枚數等數據應了解熟悉,邊欣賞、邊研究,不斷積累資料和經驗,虛心請教專家與郵友交流,在實踐中學習,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名辯偽“高手”。 圖例:普5天安門圖案 真品:郵票銘記和面值均為反白字,用高倍放大鏡見到白色字筆劃清晰和膠版印刷底紋。“圓”字左上角不封口。 偽品:反白字見到雜亂無章的彩印網點,用高倍放大鏡見到“圓”字左上角已封口。 郵票辨偽需要借助一些常用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最常用的輔助工具有:夾取郵票的特制鑷子、辯偽觀察的放大鏡、測量齒孔度的量齒尺、識別郵票刷色的色譜、觀察郵票水印的水印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