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_JiBi.Net >> 新聞中心 >> 郵卡專版 >> 郵卡知識 >> 正文
         
        中國早期郵票之別稱
        發布日期:09-05-30 08:27:07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人民政協報 作者:黃川

        “黑便士”郵票

        郵票,即郵資憑證。雖然在我國出現得較早,但直到1912年12月14日,中華民國發行的《中華民國光復紀念》和《中華民國共和紀念》兩套紀念郵票才第一次印上了“郵票”兩字,標志著“郵票”名稱在我國正式開始使用。
          郵票在我國最早被稱作“人頭”或稱“老人頭”。為何把郵票叫“人頭”呢?原來,世界上早期發行的郵票多以國家元首頭像為主圖。比如1840年發行的世界上第一枚“黑便士”郵票,就是以英國女皇維多利亞的側面頭像為主圖。解放前的報紙,有時會刊登“收購人頭”的廣告。假如不知道這一由來,看了必定會嚇一跳。
          我國早期郵票多以“龍”為圖案,所以人們又把郵票叫做“龍頭”。1878年5月15日我國發行的第一套郵票,票面即印有“龍”的圖案,直到20世紀50年代,農村有人在購買郵票時,還稱“買個龍頭”呢。在我國早期正式公文中,也有稱郵票為“圖記紙”的,如1896年清政府總理衙門申請開辦“大清郵政”奏折中,就有“先購圖記紙粘貼信面送局……”這樣的文字,“圖記紙”即指郵票。
          郵票也叫“信票”,此稱謂正式出現在郵票公告或公文之中。此外,還有一些別稱,如1880年,上海清心書館出版的《花圖新報》上有一篇文章,稱郵票為“信印”和“國印”。1885年,葛顯禮翻譯英國皇家郵政章程,曾將郵票譯為“信資圖記”。
          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地方,郵票還有“郵券”、“郵鈔”、“郵飛”、“郵資”、“郵資券”等別稱。至于廣東、福建、臺灣等省,則管郵票叫“士擔”或“士擔紙”,那是英文Stamp的音譯。

        精彩圖片
        上海世博會黑龍江館展
        會員特供:徐渭大銅章
        建國60周年金銀章、金銀條
        特別推薦
        ·林左鳴要求景德鎮直升機廠盡快推出重點型號
        ·六一購車優先考慮寶寶安全 提供安全環境
        ·5月26日紙幣行情 
        ·白歆惠拍攝旅游寫真 姣好身材火辣迷人
        ·從船頭探身一看,被這恐怖一幕嚇到
        ·杰西卡-貝爾上演性感泳裝誘惑
        ·絕對讓人一見傾心的唯美圖片
        ·性感尤物李孝利比基尼寫真 狂野十足
        ·安布羅休性感代言 婀娜曲線盡顯風情
        ·收藏賣家成精,別存撿漏飽以饒幸心理
        經典美圖
        林心如優雅
        郝蕾靚麗寫
        熊黛林最新
        吳佩慈時尚
        劉亦菲最新
        純潔高貴典
        黎姿PK范冰
        性感的90后
        大嘴美女孔
        相關新聞
          無相關新聞
        關于我們 | 免責聲明 | 廣告服務 | 委托買賣 | 意見建議 | 友情鏈接 | 網站導航
        Copyright © 2000 - 2008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集幣在線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