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居是中國建筑歷史上對民間居住建筑的習慣稱呼。由于中國各地區的自然地理條件不同,民族風格和傳統各異,生產和生活方式各具特點,建筑材料千差萬別,中國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創造性。
1986年4月—12月,為了展示祖國各地各民族的民居建筑藝術,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發行一套《民居》普通郵票,全套14枚。其中(8)“上海民居”于1986年9月10日發行。陳漢民、勵忠發、華健心設計。普23.(8)“上海民居”面值20分,尺寸規格25毫米×30毫米。影寫版。齒孔12.5度×13度和11度×12.5度,有粗、細齒兩種齒孔。郵局全張枚數60(10×6)和100(10×10),有兩種版票。北京郵票廠印制。
普23.(8)“上海民居”面值為20分,原來作為國內平掛貼用;郵資調整以后,這枚郵票改為平信(國內)貼用,需求量大為增多,有些不法分子為牟利,便用普23.(8)“上海民居”真品原大、原色制版,偽造了大量普23.(8)“上海民居”郵票,在深圳特區出售,主要為欺騙郵政,用于郵寄國內平信。
那么,應該怎樣鑒別普23.(8)“上海民居”的真偽呢?
1、看紙質:普23.(8)“上海民居”真品采用郵票紙印制,紙質挺括,吸墨性能好。普23.(8)“上海民居”偽品采用膠版紙印制,紙質厚而松軟,表面比較粗糙。
2、看(量)齒孔:普23.(8)“上海民居”真品齒孔分為粗齒和細齒兩種,粗齒齒孔11度×12.5度,細齒齒孔12.5度×13度;無論粗齒齒孔還是細齒齒孔,齒孔打得都很均勻,規范。普23.(8)“上海民居”偽品有兩種細齒孔,一為線式齒,齒孔打得不規則,不均勻,不圓滑(見圖中右圖);另一種齒孔打得比較均勻、圓滑、規范。
3、看版別和刷色:普23.(8)“上海民居”采用影寫版印制,刷色純正;用高倍放大鏡進行觀察,郵票圖案和文字都比較清晰,可見影寫版特有的網紋。普23.(8)“上海民居”偽品采用實地套色膠印,刷色灰暗;用高倍放大鏡進行觀察,郵票圖案和文字模糊不清,有明顯的膠印套色不準現象(見圖)。
4、看面值文字“20”與“分”:普23.(8)“上海民居”真品面值文字中的“20”與“分”之間距離比較遠。普23.(8)“上海民居”偽品面值文字中“20”與“分”之間距離則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兩者相距比較接近,另一種是二者無間距(見圖)。
5、看背膠:普23.(8)“上海民居”真品有背膠,膠面薄而均勻。普23.(8)“上海民居”偽品無背膠。
6、用鑒偽儀鑒別:普23.(8)“上海民居”真品采用郵票紙和防偽油墨印制,在鑒偽儀的紫光燈照射下,呈紫紅色,有熒光出現。普23.(8)“上海民居”偽品采用膠版紙和普通油墨印制,在鑒偽儀的紫光燈照射下,呈亮白色,無熒光出現。
值得注意的是,普23.(8)“上海民居”用量大,印次多,有的未采用防偽油墨印制,但在紫光燈照射下,紙質呈紫紅色;對于在紫光燈照射下不出現熒光的普23.(8)“上海民居”,可結合此特征,同時采用上述1種—5種方法鑒別其真偽。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普23.(8)“上海民居”偽品中,郵市上曾出現過利用真品“上海民居”郵票加蓋“義務兵免費”和“新疆軍區”字樣,臆造“義務兵專用”郵票。
除此之外,普23中還有面值1元的“福建民居”票在郵市上也曾出現過偽品。“福建民居”偽品利用真品照相制版,采用套色膠印,因此偽品套色網點粗糙,齒孔打得也不規范,集郵者不難鑒別,這里就不再詳細講述。
作者:耿守忠 來源:《中國郵品辨偽必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