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隨著近代郵政事業的發展而產生,伴隨著中國近代史成長起來。小小的方寸世界,大肚能容,兼收并蓄,如實地記載著人類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發展。作為郵票的集大成地,同時作為中國郵票的大宅院,記者近日來到了中國郵票博物館,了解到郵票的發展,體會到方寸天地所折射的大千世界。
“十九世紀下半葉近代郵政在中國出現,清政府于1878年發行了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中國郵票博物館館員告訴記者。“中國郵票歷史發展雖然不長,但是確實一個值得研究的大項,中國有著豐富的郵票的資源,題材廣泛,形式多樣,意義深厚,每個時期的郵票有每個時期的特征,是這個時代經濟、政治、文化的縮影,可以說郵票就是一扇小小的窗戶,供我們了解過去的世界”。
方寸天地 百科全書
郵票雖小,可以說涉及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郵票的發展是與時俱進的,在郵票中,我們可以看到山水風景、名人字畫、重大歷史事件、歷史偉人等等,可以說郵票是一個百科全書,在姹紫嫣紅的郵苑中,兒童可以找到童趣,學者可以研究文化,她滿足了不同年齡段,不同文化層次人的不同需求。中國郵票博物館館員向記者介紹了一些郵票。
常見郵票:
“紀”字郵票
1、“紀”字郵票:也就是老郵票,是指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國使用“紀”字為票種標志所發行的紀念郵票,共計124套,337枚。另有“紀”字頭東北貼用郵票八套,這些郵票記載了與新中國發展密切相關的很多大的政治事件,具有一定的史學研究價值。這類郵票中還包含有無齒郵票一套,共八枚,在“文革”期間廢止。這類有票一般不會重復印刷,因此收藏價值較高。
“J“字郵票
2、“J”字郵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J”票,自1974年開始出現,“J”字作為紀念郵票的統一字頭標志,一直延續到1991年1月,這類郵票主要是記載大的歷史事件與世界性的大活動等,有著特殊意義。
“文”字郵票
3、“文”字郵票指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發行的無標志、無編號郵票,不包括在此期間發行的連續編號郵票,文革期間的“文”字,在當今郵票圈收藏較為火熱,但出現假票出現的可能性也比較大。 “文革期間的“文”字票是無編號和標志的,這是判斷真偽的一個很重要的知識點,建議收藏者要首先了解它們的基本特點”。
“T”字郵票
4、“T”字頭特種郵票,也就是“T”票,主要是有著特殊選題的郵票,這類郵票的題材較為廣泛,藝術性很強,是較為值得收藏的票種。
這幾類郵票包羅了世間萬象,對于歷史的研究、文化的解讀等意義非凡。還有一種特定的郵票,將公益事業與郵票印刷相結合,既能起到紀念意義,又能起到宣傳作用,號召更多的人參與到公益事業中來,郵票也不失為好的宣傳方式。
特質郵票:記者在展館中看到許多另類郵票,郵票從19世紀末發展至今,除了不斷地傳承之外,也在創新,以適應時代變化的腳步,下面盤點一下特質郵票。
異形郵票:
三角郵票:其性質與普通郵票無異,但由于三角形的形式穩定,寓意安全、穩固,因此有些國家把帶有三角形郵票的信件作為保密信件,必須經本人之手才可以。
心形郵票
心形郵票:最早出現心形郵票的國家是湯加,之后的心形郵票一般會與情人節相聯系
異質郵票:
木質郵票
木質郵票:1982年加蓬共和國發行了第一張用樹皮制作的郵票
水晶郵票
水晶郵票:2004年9月奧地利發行了八十萬套水晶郵票
凹凸郵票:用壓印的方式制作的郵票,最先出現在澳大利亞,這種郵票一般有一種浮雕的感覺,值得一提的是盲文郵票屬于其中的一種。
刺繡郵票
刺繡郵票:刺繡郵票是一種具有藝術性的郵票,這類郵票最開始并不是出現在中國,而是出現在瑞士。
膠片唱片郵票:這類郵票可以放在唱片機上唱歌,最開始是在不丹出現,第一首歌是《不丹歷史》。
3D郵票:2007年阿根廷出現的,可配有紅藍眼鏡進行觀看。
防偽技術演變 確保郵票發行
隨著郵票的不斷地發展,防偽技術也在提高,目前的防偽技術包括異形齒孔,微縮文字,熒光點防偽紙,防偽油墨等。防偽油墨具有的雙重防偽性。另外有一種加印無色熒光團花圖案,在紫光燈下會顯現出來。郵票在中國屬于收藏大項,中國有著眾多的郵票市場,我國的防偽技術也在突破,異形齒孔防偽技術是我國獨有的一種防偽技術,它是一種拼音字母鏤空技術,過程較為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