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由外國興起 1878年時叫做信票 |
發布日期:09-02-05 13:45:01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人民政協報 作者: |
郵票是由外國興起的,1878年,我國發行了第一套郵票,那時它不叫郵票,而叫“信票”。由于郵票圖案是龍,人們則稱為“龍頭票”。稍后,由于郵票圖案中人頭肖像多了起來,人們又改叫它“人頭票”。1879年,上海《申報》登了一則廣告“收買信封老人頭”,于是又把郵票叫成“老人頭”。1880年之后,也曾把郵票稱為“印圖”、“信印”、“國印”、“郵券”、“郵鈔”、“郵飛”、“信資圖記”;廣東、福建、臺灣等地,則把郵票稱作“士擔”或“士擔紙”,那是英文STAMP的音譯。在郵票上第一次印上“郵票”二字,是1912年了。
春節,是我國農歷新年,這個時候發行的郵票備受歡迎。早在1950年,日本就發行了第一套生肖虎票。新加坡于1971年先后發行了兩枚印有“中國新年”字樣的郵票。一枚畫面上是身穿節日盛裝的兩個小孩,喜氣洋洋地把“壓歲錢”放進象征吉祥的器具里;另一枚是寫有“福”字樣的鯉魚燈,寓意來年的“跳龍門”。斐濟從1973年起曾先后3次發行“中國新年”郵票。圖案分別是威舞(武)雄壯的獅子舞、五彩繽紛的紅綢舞和大紅宮燈與飛騰的龍。 澳大利亞在1986年發行了一套3枚“中國新年”郵票。這套郵票以4個畫面組成了一幅具有民間習俗的喜慶場景;豐盛的年夜飯、節日裝飾的店鋪、歡樂的兒童和興高采烈的舞龍青年,更饒有趣味的是在每枚郵票上都以條幅的形式,分別書寫著醒目的文字:“年年有余,歲歲豐收”、“生意興隆”、“恭喜發財”和“年年進步”的賀年詞。 我國的第一套生肖票是1980年發行的猴票。1987年1月5日,發行了第一輪生肖郵票第八套——T112特種兔票,一枚面值8分,還發行有小本票,圖案是一只身飾彩紋的白兔——剪紙兔。此套郵票發行量超過一億枚。臺灣省郵政部門曾于1991年2月7日,發行了一套古色古香的《吉祥》年畫郵票,全套5枚,圖案是“福祿壽喜”民間傳說之四大神,他們各執賀幛與禮儀,喜氣洋洋地降臨祝賀新年。同時發行聯印中嵌“吉祥如意”古錢章的小本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