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漫步體驗風雨雷電—解讀“上海世博會氣象館” |
發布日期:09-03-19 09:34:17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 作者: |
主題:云中漫步體驗風雨雷電——解讀”上海世博會氣象館” 播出時間:2009年3月14日13時(中波792、調頻89.9) 嘉賓:上海市氣象信息傳媒中心副主任、2010年中國上海世博會世界氣象館副館長劉歐萱 主持人:高源 葉波 主持人高源:親愛的聽眾朋友們,下午好!您現在正在收聽的是東方廣播電臺的《世博進行時》節目。我是高源。 主持人葉波:聽眾朋友,大家好!我是葉波。歡迎大家收聽今天的《世博進行時》。 主持人高源:今天是2009年3月14日星期六,今天距離2010年上海世博會開幕還有413天。 主持人葉波:是的,又接近了。在今天的節目時間里,我們要和大家來聊一聊一個世博的現象。我們說到世博,就是說世博的各個場館開始緊鑼密鼓地建設了。今天我們請到一位嘉賓,請她來和我們說一說世博的氣象館的建造情況。 主持人高源:對。世博還有氣象館?可能你聽了我們的節目就會知道。我們今天邀請到了上海市氣象信息傳媒中心副主任、2010年中國上海世博會世界氣象館副館長劉歐萱女士。 主持人葉波:請她來和我們說一說、來解讀一下,我們上海世博會氣象館的一些情況。 讓我們有請世博會世界氣象館副館長劉歐萱女士。你好! 主持人高源:你好! 嘉賓劉歐萱:主持人好! 主持人高源:現在有人叫你劉館長嗎? 主持人葉波:我們先叫起來再說。 嘉賓劉歐萱:謝謝! 主持人高源:今天非常高興,能邀請到你來到我們的《世博進行時》。要說說氣象館,以前好像在愛知世博會上,還有在西班牙薩拉戈薩世博會上沒有氣象館的。 主持人葉波:前兩屆的時候,在世博場地當中,我們都沒有看到氣象館。這次上海世博會怎么就多出這么一個館——上海世博氣象館?我們想先請來自于上海市氣象信息傳媒中心的副主任,劉主任您先和大家說一說,為什么上海世博會要造這么一個氣象館呢? 嘉賓劉歐萱:好的。因為這一次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個氣象館非但是日本愛知沒有,薩拉戈薩沒有,是世博會158年歷史以來首次的一個世博氣象館。怎么來看呢?表面來看,城市和氣象好像是兩個比較獨立的名詞。但是事實上,在城市的進程發展當中,氣象是城市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同時氣象服務也是為城市服務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因此,我們這次氣象部門也是積極參與到整個世博會當中,也是寄希望借助世博這樣的一個平臺,更好地宣傳氣象的本身。我們這個館是以“為了人民的平安和福祉”這樣的一個主題來展現我們自己的風采,主要是想通過世博會這樣一個大平臺,更好地展現氣象“為了人民的平安和福祉”這一主題而努力。 主持人高源:其實就是說到了氣象和咱們老百姓之間的一個關系,非常非常的密切,現在人人都要聽天氣預報。 嘉賓劉歐萱:對的。 主持人葉波:一早就打開收音機聽天氣預報。 主持人高源:沒錯。我們周一到周五的《長青樹》節目,第一條消息就是給大家說氣象。因為你聽了氣象,你能知道今天是要給孩子多穿一件還是少穿一件。 主持人葉波:出門要不要帶雨具。 主持人高源:是,氣象簡直太重要了。氣象館已經開始破土動工了,是吧? 嘉賓劉歐萱:對。 主持人葉波:好像是在3月3日。 嘉賓劉歐萱:對,在3日。 主持人葉波:剛才說到了它和城市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那和我們的世博會,剛才說到在158年的歷史里,在這漫長的、跨世紀的年代里都沒有氣象館,可見我們這次世博會建了這么一個氣象館,應該是有著它的重大意義。我想通過這方面,想請您和我們的聽眾朋友來詳細地解讀一下氣象館的一些情況,好嗎? 嘉賓劉歐萱:好的。 主持人高源:首先我們先說說氣象館的外觀。到世博網上,可以看到它的圖片非常漂亮,好像是一朵白云的形狀? 嘉賓劉歐萱:對,這個館的名稱就是以“云中水滴”來命名的。講到氣象,很多人就會聯想到云,我們的展館是以四個大小各異、方向不同的白色扁圓球體相組合,感覺上就像一個云狀。還有一個比較特別的設計,我們采用的是膜結構,在膜結構上還會設置噴霧點。 主持人葉波:這個膜結構是不是有點類似于水立方的結構的東西? 嘉賓劉歐萱:應該是屬于同種材質,但是水立方它是透明材質,我們是不透明的一種膜。 主持人高源:是白色的? 嘉賓劉歐萱:對,是亮白色的那種膜。我們在上面設置噴霧點,當噴霧全部開啟的時候,整個建筑會呈現出一團云霧,就是說把這個實體的建筑虛化了。外形既然像云,然后我們在云上又把它虛化了,遠遠看上去就是若隱若現的一朵白云。如果呈現在你面前的話,應該還是會給人有一些視覺上的沖擊力的。 主持人高源:那就是說,在世博園區當中其實還有很多特別獨特的建筑讓我們欣賞,我想氣象館就是這些建筑之一。剛才聽您說,亮白色的膜結構上面布滿了噴霧點,是不是還有一點機關呢? 嘉賓劉歐萱:我們在上面設置噴霧點,應該會有電腦的控制。可以根據陽光折射的角度,我們噴霧的點,比如說當中午的時候,陽光會照得特別厲害,我們可能會把霧噴得最大;當暑氣散盡的時候,我們可能會把霧調得小一點。主要是想起到為場館空調的節能減排。 主持人葉波:降溫吧? 嘉賓劉歐萱:對,起到降溫的作用,主要是這個道理。 主持人葉波:噴霧主要是起到降溫的作用? 嘉賓劉歐萱:對。一個是從外形上說,它是比較符合我們展館的形象;另外還要起到降溫、節能減排的作用。因為在氣象上,研究整個氣候的變化,也是我們非常重要的一個課題。 主持人高源:我也聽說,當陽光折射的角度恰好小于42度的時候,可以看到霧中彩虹,這和你們膜布上的噴霧點有關系嗎? 嘉賓劉歐萱:有。因為我們的館是坐南朝北的,上面有一團霧氣的時候,當陽光在合適的角度上,會出現彩虹。但是目前還在試驗當中,理論上是可以出現的,但是真正實現可能還需要經過一些調試。 主持人葉波:如果出現彩虹的話,那倒是一大景觀。 嘉賓劉歐萱:對。 主持人高源:小秘密也提前透露了。 主持人葉波:我們剛才是領域了它的外表,像霧狀的一個噴泉,還有它“云中水滴”的形狀,材料是白色的膜結構,像云一樣的。現在感覺腦子里已經勾勒出一幅畫來了,那么我們怎么到里面去看看呢? 主持人高源:里面有什么精彩之處? 主持人葉波:里面有什么精彩的地方,可以讓我們來享受一番? 嘉賓劉歐萱:因為我們是自建館,在整個展館里,我們也是唯一一個國際組織的自建館。既然是自建館,我們當時創作的思路是要做到場外和場內的高度統一。那外面是以“云中水滴”命名的,在外面看像是一朵云,進入展館,那就是到云中了,所以我們起的名字就叫“云中漫步”。當你進入到展館里,我們會有一個緩坡,會逐漸逐漸上。我們整個展館是局部二層的,由二層開始參觀,也就是說你逐漸逐漸深入到云端當中。我們整個串起來的結構也是以云中的云廊為串場依據的,因此你除了在云中可以獲得“風雨雷電”的體驗,還會有一個以氣候變化為背景的長廊,以全球的氣候變化與城市責任為主線,讓參觀者可以了解到氣候變化給城市、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同時,里面還會有一個“世博氣象臺”,它既是一個參展的展項,同時更是現場服務,可以為大家提供世博園區的一些精細化的氣象服務。 主持人高源:您說“精細化”,怎么來理解呢? 嘉賓劉歐萱:我們現在報道的天氣,可能會說局部地區,或者怎么樣。 主持人高源:上午怎么樣,下午、傍晚怎么樣? 嘉賓劉歐萱:對。可能我們針對世博園區會推出,比如說三小時,就是一些很具體的預報。 主持人葉波:就是精確到小時? 嘉賓劉歐萱:對。 主持人高源:三小時后會下雨。 嘉賓劉歐萱:對。三小時后下雨,哪怕是世博園區,或者說整個上海市的東面、西面。就是會為世博氣象提供更精細化的服務。 主持人葉波:也就是更準確。 主持人高源:這其實也是一個試點。 主持人葉波:那個及時可以理解為瞬時的,或者可能是馬上就要發生的事情。 嘉賓劉歐萱:對。 主持人葉波:您剛才說到在展館里有一個現象,我覺得蠻有意思的,就是會有“風雨雷電”這樣的現象。 主持人高源:現場可以感受到嗎? 主持人葉波:能看到嗎?還是演繹出來? 嘉賓劉歐萱:會有一個演繹。在里面會有一個4D影院,可能會作一些“風雨雷電”的體驗。 主持人高源:您剛才提到4D了,這也是現在的一個高科技影像,它把這技術用到了很多很多的展覽當中。我曾經在哪個環球影城就看到,一部動畫片,最后是一只河馬打噴嚏,然后就覺得噴嚏里的水珠噴到你臉上了。還有,我們去年在西班牙薩拉戈薩的世博會,它的主題是“水”,它們有一個場館,外面排的隊是特別特別長,看來是很受參觀者的歡迎;在排隊的時候會發給你一件雨披,你穿上進去以后,它里面會模擬大自然水患,比如說發洪水了,你會覺得你坐在小船上面,那小船都在搖晃,其實是座位在搖晃;一個浪頭打來,你全身都是水,然后你旁邊的水就噴上來了。它就讓你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通過這些展覽的一些高科技手段的運用。我覺得我們的氣象館如果能這樣,那肯定是外面排的隊特別特別長。你剛才說怎么來感受“風雨雷電”? 嘉賓劉歐萱:跟你在薩拉戈薩看到的應該是類似的情況,也是通過一個電影場景的設計,然后再加入一些體驗的元素,應該是這樣的。 主持人葉波:這個可以理解。就像我們上海浦東的科技館,它里面就有模擬地震的感覺,把人都放到一個空間,然后讓你感受一下地震的感覺,到幾級了。我覺得這蠻有親身體驗的感覺。 主持人高源:真是挺好玩的,讓大家在好玩當中又學習知識。而且出來以后,還發人深思。 嘉賓劉歐萱:對。 主持人葉波:您剛才說到了“云中漫步”,然后進入了氣象館。據我了解,里面好像還有一個“穿云飛船”,是怎么一回事? 主持人高源:穿過云層的飛船? 嘉賓劉歐萱:其實它是一個概念的運作。我們在外面看到的是一個平地,我們就在想如何給人有上升的感覺。我們通過外面一些視頻的演繹,來使人有上升的感覺,然后好像有進入到云端的那種感覺。 主持人葉波:它是通過影像,然后讓人感覺一種錯覺? 嘉賓劉歐萱:對。 主持人葉波:其實畫面在動,我們不動。感覺像是飛船一樣? 嘉賓劉歐萱:對。 主持人葉波:挺有意思的。好像還有很多,比如“氣候變化云廊”,都是和云有關。這個“云廊”是介紹什么的呢?我們大家能看到什么呢? 嘉賓劉歐萱:應該會有一些互動的環節。比如說,我剛才介紹的,我們展館進去后是一個逐漸爬坡的過程,所有展覽展項全部都是排在“云廊”里面的,我們在整個“云廊”里面可能會設計一些互動投影,比如說你可以去抓一片云來認識一下,可能還會局部的在里面噴一些類似外面霧一樣的,就是使人有在云中穿行的感覺。在氣候變化方面,比如說可以從過去的氣候說到現在,說到將來,用這種非常精確的數據來展現整個氣候變化的事實,同時也是提倡人們必須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來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主持人葉波:反正這個館都是和云,和天象,還有氣象有關? 嘉賓劉歐萱:對。云是我們整個創作主題最集中的一個概念。 主持人葉波:剛才說到了“云廊”,另外還有“云頂觀象”,也是其中的一個景觀吧? 嘉賓劉歐萱:因為目前還在深化設計當中,整個“云頂觀象”可能也是通過一些影像來展示,人好像在云頂看整個云的感覺,就像坐飛機的那種感覺。甚至于我們可能會把人工影響天氣跟展項作一個結合,因為很多人對人工影響天氣,比如奧運會的驅云等很感興趣。 主持人高源:就是在開幕式的時候不能下雨,是嗎? 嘉賓劉歐萱:對。就是對人工影響天氣感興趣,可能我們會在這個環節上加以設計,讓大家更直觀地了解如何去消云。 主持人葉波:包括人工降雨,人工驅云等等。 嘉賓劉歐萱:對。 主持人高源:我們現在來接聽一下聽眾的電話。 我們有請四號線的朱老伯。你好,朱老伯! 聽眾朱老伯:你們好! 我提一個建議。因為過去我在部隊里,每天早上用直升飛機看天氣,1000公尺以上可以看到周圍20公里以內的氣象,2000公尺是看50公里。請劉館長可不可以和有關部門聯系一下,租一架直升飛機,每天早上起飛,可以找一個氣象員坐在上面,你們要往東就往東,要往西就往西,那個租金不貴的。我在部隊里就是搞這個的。 主持人高源:是飛行員,是新中國第一代飛行員。 主持人:謝謝朱老伯。 主持人葉波:我覺得朱老伯的這個建議是蠻好的。恐怕現在用到氣象衛星了吧? 嘉賓劉歐萱:對。 主持人高源:現在天氣的探測,是靠直升飛機去看還是靠別的去看?您也順便給大家介紹一下。 主持人葉波:據我們所知,以前是放氣球,現在我估計應該是用到氣象衛星了。劉館長,這方面你是行家,你是專家,能不能借此機會介紹一下? 嘉賓劉歐萱:不能說是專家,我只是了解一些情況。我們現在氣象從觀測上來說,有地面的氣象觀測;當然你剛才說的氣球,高空觀測也是有的;同樣還有衛星在進行觀測;包括海上也有觀測。整個氣象觀測,它是一個綜合的探測網,就是有天上的衛星、海上的浮標站、有高山站,所有這些組成的立體探測網,在全天候地監測著天氣變化。 主持人葉波:是一個網,并不是一個點。 嘉賓劉歐萱:對。 主持人高源:而且很多都是把這些網絡的數據都信息化處理了,是嗎? 嘉賓劉歐萱:對。 主持人高源:那可能這些手段是為下一步的,比如說城市的氣象到底應該怎么樣進行精細化的預報,你們在氣象館的展臺當中也有一個“世博氣象臺”。我覺得很多聽眾朋友會說氣象臺在世博會有什么意義?其實通過世博會這樣一個展示,可能它最終的一個意義就是對我們人類未來的生活,未來之家的氣象服務能夠怎么樣做到更人性化、更優質、更精細化。 嘉賓劉歐萱:對,這也是我們的愿望。 主持人高源:這里有一位手機尾號8813的朋友問:我買一張門票進入世博園區,進世博氣象館還要再買門票嗎? 其實我們在上周門票節目當中已經給大家介紹了,世博會是一票制。再進去任何一個館,是不要門票了。 嘉賓劉歐萱:是。 主持人葉波:也包括我們氣象館。 嘉賓劉歐萱:那當然。 主持人高源:也包括您剛才說到的一些親身體驗的,比如有4D體驗的也都是? 嘉賓劉歐萱:所有的都是免費的。 主持人葉波:那個要比科技館好,科技館看電影還要另外買票。 主持人高源:但是那個只有半年。 主持人葉波:半年也是不小的一筆開支。 主持人高源:所以說,您今天作了介紹以后,讓我們對于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氣象館又充滿了期待。 嘉賓劉歐萱:謝謝。 主持人葉波:對,非常期待。我們要親身去體驗一下,我們生活在大自然當中,更親近著大自然出現的“風雨雷電”的東西,了解一下。應該說是一次非常好的嘗試機會。 主持人高源:這里還有一位聽眾朋友問,對于您剛才提到的精細化的氣象服務特別感興趣,能不能給我們展望一下、描述一下具體的,比如說精細化會精細到什么程度? 主持人葉波:對,它的范圍究竟有多大? 嘉賓劉歐萱:精細化的服務是氣象局目前已經開展的研究項目。我們圍繞整個世博的氣象服務,上海市氣象局從預報業務,從整個觀測系統的布設,已經做了一整套的安排,屆時我們會有一個比較詳細的關于精細化預報服務的介紹。因為目前整個還在緊鑼密鼓的布設當中,將來有合適的機會,我們會有專門的介紹。 主持人葉波:會再進一步地來跟我們描繪一下,現在只是一個藍圖。 嘉賓劉歐萱:對。因為目前大致在鋪設一些布局,包括一些研究項目的最后結果,都是在緊鑼密鼓的制作當中。 主持人高源:就是今天告訴大家是有這樣一件事。 嘉賓劉歐萱:對,有這樣一件事情。 主持人高源:現在上了氣象局的網站,你們有一個及時氣象的預報,基本上是一個小時還是兩個小時會進行更新。 主持人葉波:這比以前要好多了。比如說,以前我們晚上做節目,它是21點才有一檔,中午的11點它會發布一下,然后下午又會有一個點來公布一下。這已經比較接近于及時的氣象了。 嘉賓劉歐萱:對。上海有一個“soweather.com”的網站,這個網站更新量還是非常及時的,是比較快的。 主持人高源:現在還有一些趨勢的預報,比如說這個雙休日是出太陽的,下一個雨天有可能是下周三左右。我個人感覺,還是比較準的。 主持人葉波:現在大家都這樣感覺,說氣象現在越來越準確了。 嘉賓劉歐萱:謝謝,這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主持人葉波:這也是你們努力的結果。 嘉賓劉歐萱:謝謝。 主持人葉波:由于時間關系,今天關于世博會氣象館的建造情況就簡單地說到這里。建成了以后,還要請劉館長來給我們作一個詳細的介紹。 嘉賓劉歐萱:謝謝主持人給我們世界氣象館這樣一個機會,也歡迎到了2010年,大家都能來我們的世界氣象館參觀。 主持人:謝謝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