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貝殼里的“低語” 以色列館“訴說”猶太人在中國的故事 |
以色列館效果圖
被稱為“海貝殼”的以色列館,設計主旨就是“低語”。
想象一下,明年喧鬧歡騰的世博園區,一只巨大的貝殼立在黃浦江邊。日落時分,喧囂稍退,站在貝殼前,你是不是能聽到里面傳來呢喃細語的回聲?用以色列參展方副總代表雅麗的話來說,這里沒有筆直的線條和霸道的鋼筋混凝土,有的只是一個5570歲仍舊活力四射的民族,在安靜地訴說。
以色列人和自然的“對話”延續了數千年!杜f約》里那個“流著奶和蜜”的地方,其實大部分土地被沙漠覆蓋。美國作家馬克·吐溫19世紀末來到以色列,失望地寫到:“在所有景色凄涼的地方中,這兒首當其沖。這里寸草不生,死氣沉沉!币话俣嗄旰,當我們步入上海世博會以色列館的第一個展廳“低語花園”,心情一定與馬克吐溫大相徑庭。因為54棵蘆柑樹組成了靜謐的綠色長廊,為游客遮蔭擋雨、帶來清涼。細心一點的游客,還能發現植物間遍布著細小的灌溉管道。正是這種“滴灌技術”,讓以色列極其有限的水資源都能物盡其用,茫茫沙漠獲得“歐洲廚房”之美稱。
貝殼里傳來的“低語”,甚至還有吳儂軟語的聲音。猶太人在中國的故事,其實1840年就開始上演。那時的猶太人,從伊拉克和俄羅斯來到上海;二戰時,他們從維也納和德國出走避難。以色列館的建筑設計師哈伊姆告訴我們,他的母親當年就在上海出生。“我們會把這段歷史放進去,體現的是中國和猶太兩個民族間的對話,有著圓滿的含義!毖披惐硎,展館中還將準備一部電影,訴說中國人和猶太人之間的愛情故事。據了解,上海也將在世博會舉辦期間安排上海212個街道鎮和參展國一對一交流,曾有大量以色列人居住的虹口區,將選擇街道與以色列對口,把這段歷史的對話延續下去。
如果你被這樣的“低語”吸引了,繼續向“海貝殼”里頭走,除了聆聽,你還可以與它對話。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之一,將在展館內向觀眾提供一種“微型膠囊”,只要你夠膽量,就可以吞下它,享受海貝殼提供的一場冒險。據介紹,這種“微型膠囊”其實是一臺微型攝像機,吞服24小時后,可以獲得一系列關于身體的重要圖片,完成一次最先進的體檢。你決定試一下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