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館展示方案公布 45分鐘如何暢游“東方之冠” |
發布日期:09-08-22 08:47:01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 作者: |
中國館智慧之旅效果圖 中國館智慧長河展區效果圖 世博網8月21日消息:備受矚目的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展示方案8月20日揭開“神秘面紗”。方案總設計師、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潘公凱接受記者專訪,細數有“東方之冠”之稱的中國館展示方案的策劃思路與亮點。 國寶級文物將現身 百米墻面重現《清明上河圖》 “展示設計方面的要求很高。”潘公凱坦承自己的壓力,“世博園區200來個國家館和國家展區,每個館都想把自己最好的東西展示出來。中國館最大最高最顯眼,必須要做到最好!” 在中國館最核心、也是最高的49米層展區北面,100米長的整面墻都將被放大了數百倍的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覆蓋。 潘公凱介紹,“這是一種投影形式的多媒體展示,讓大家感受到千年前的城市已經那么好玩,那么有意思。”據透露,投影版《清明上河圖》畫面中的幾百名人物,或許都能走動或做出動作,變得更加栩栩如生。 而國寶《清明上河圖》原件,也將出現在世博期間的中國館。“《清明上河圖》有多個版本,除了北京故宮的版本,我們希望能多一點版本,比如臺北故宮所藏的版本,正在聯系商榷。” 潘公凱表示,出于文物保護的需要,中國館可能只在部分時間展出《清明上河圖》原件。 窮盡現有高科技手段 45分鐘體驗五千年文明精華 潘公凱為參觀者勾勒出中國館的參觀路線圖。 “參觀者從中國館的‘四個腿’內乘電梯直接上到最高層,就是49米層的核心展區,我們稱為‘東方足跡’。這層最高,也最大,有8500平方米,正中就是一個巨大的環幕影院,用一段8分鐘的電影展現中國城市發展的智慧。”潘公凱透露。 從電影院出來后,人們將回溯歷史,從中國最早的模塊狀城市發展規劃遺跡開始,再用放大了數百倍的《清明上河圖》來反映當年汴京的繁華。“之后,從歷史轉向現代,在‘綠色城市’展區,用一種抽象的樹來表現綠色的環境。”潘公凱透露,“四大發明”等跟城市發展有關的文物,也將出現在中國館。 中國館41米層是名為“智慧之旅”的體驗展區。“我們希望在中間層,突出一種詩意夢幻的舞臺效果,讓觀眾既獲得特殊的審美享受,又能體會到中國古代建筑的智慧。” 最后,參觀者將來到33米層的功能展區,名為“綻放的城市”。這3400平方米的空間將盡量安排得簡潔、高雅、現代。“以白色為基調,營造充滿未來感的舒展空間,展現中國人依賴生活的智慧,來給出未來城市發展的中國式答案。” 從現代、到古代、再到未來,中國館將上下五千年的精彩濃縮呈現,整個參觀過程約需45分鐘。潘公凱透露,“我只能說,反正我們能找到的高科技手段全給用上了。” 觀眾容量面臨挑戰 有望閉幕后長時間開放 由于中國館所有觀眾都得通過垂直電梯進館,而館內面積有限,三層加起來約1.5萬平方米,滿足預測的平均每天40萬、高峰期60萬的觀眾流量顯然困難。 潘公凱說,“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國家館‘四條腿’里面的電梯比較小,全天只能運送5萬人。上下都得靠電梯,我們必須保證里面的人流非常流暢,不能停下來。” 世博會組織者表示,正在研究相應的應對措施與解決方案,比如,運營中采取特殊措施,中國館是不是可以延長開放時間?在世博會閉幕后是不是還可以將其保留相當長一段時間?此外,中國館還將采用預約方式來防止觀眾排隊時間過長。 據透露,中國館最終的參觀方案,將于年末提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