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館:高科技“冰壺”里有一顆“火熱的心” |
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簡稱上海世博會)芬蘭館近日實現結構封頂,其猶如“冰壺”的建筑外形吸引了眾多好奇的目光。芬蘭館總代表佩爾蒂·胡伊圖(Pertti Huitu)說,在中國建設一座白色“冰壺”,暗含唐朝詩人王昌齡“一片冰心在玉壺”的寓意,但其巨大投入以及內部的展示及活動,卻是芬蘭對中國的一顆“火熱的心”。 高科技打造“冰壺” 距今數億年前,一場冰川期持續了數千萬年之久,在芬蘭大地上留下了許多巖石被磨蝕后自然形成的壺穴,芬蘭館“冰壺”的設計靈感即來自于此。 “冰壺”的白色外墻似由一塊塊冰搭建而成,而其真正的“身份”是一種新型紙塑復合材料:以標簽紙和塑料的邊角余料為主要原料,表面堅硬耐磨,水分含量低,自重輕,不褪色。這種來自芬蘭的創新建材將通過上海世博會芬蘭館首次大規模應用和展示,以此表現芬蘭館節能環保以及“靈感分享”的主題。 據介紹,“冰壺”頂部的碗狀開口設計,可促進自然通風,且能鋪設太陽能電池板,為展館制冷等設備提供電力;為應對上海夏季的酷熱,“冰壺”房頂還種有植物遮涼;雨水也可進行回收再利用。猶如一個微型的生態城市,這座新型展館體現了芬蘭當前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重視以及城市建筑設計的高水平。 芬蘭館占地3000平方米,其中約一半面積為水面。波光粼粼的池水以及架設于其上的小橋,增強了“冰壺”的自然魅力以及光影效果。 “冰壺”外冷內熱 外表冰清玉潔,甚至讓人感覺一絲冰冷,但“冰壺”內卻是熱火朝天。首先,這里擁有上海世博園區唯一的一間桑拿室,面積超過100平方米,每次可供10-15人使用。據介紹,芬蘭全國只有530萬人口,卻有50萬個桑拿室,幾乎每戶人家皆備,而且到了夏季,越熱越要洗桑拿。 “在芬蘭,人們洗桑拿講究的是休閑和交流。我們在‘冰壺’中設立熱氣騰騰的桑拿室,就是希望中國觀眾更深入地了解芬蘭風俗文化。”佩爾蒂·胡伊圖說。 其次,“冰壺”內引人入勝的展示,設立了許多尚處于“保密”的互動項目,以此激發觀眾熱情。而在世博會半年會期里,“冰壺”內將主要以音樂的形式推廣芬蘭文化,上演一系列流行樂、搖滾樂、古典音樂、交響樂、芭蕾、歌劇和兒童劇演出。 佩爾蒂·胡伊圖曾任2000年德國漢諾威世博會芬蘭館總代表、2005年日本愛知世博會北歐聯合展館總負責人。他說:“芬蘭在參展世博會歷史上從來沒有像參展上海世博會這樣,花這么大的資源推廣自己的文化! 據了解,“冰壺”與芬蘭國家美術館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