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代表委員抵京開盛會 聚焦世博機遇等議題 |
在滬全國人大代表抵達北京。
在滬全國人大代表抵達北京。 在滬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昨天中午分別乘坐東航專機,從虹橋機場起飛赴京參加即將召開的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云耕、市政協主席馮國勤與代表、委員同機赴京。市領導丁薛祥、陳豪、朱曉明等到機場送行。
本報訊(記者 欒吟之 張駿)昨天上午,在滬全國人大代表、在滬全國政協委員赴京,參加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今年是世博年,也是“十二五”規劃制定關鍵年,代表、委員們的目光不約而同聚焦世博新機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保障民生等熱點話題。
“發展知識經濟,是世博會與轉變發展方式結合的重要環節。”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褚君浩說,發展知識經濟,首先要儲備大量青年科研人才。吸引人才落戶,上海還需出臺更多配套措施進行保障和激勵,其中不少需要在國家層面開展制度創新。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環保局局長張全最關心低碳經濟的發展前景。調結構、促轉型,發展低碳經濟,需要在資源、能源和環境等多方面統籌,為此他準備向大會提交環保法修訂議案。“當年紡織工業如果沒有掄大錘、砸紡錠的決心,巨大的利益調整就無法完成。如今世博會‘創新精神’也將鼓舞上海銳意探索。”
“我最關心住房保障和教育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東華大學教授嚴誠忠說,上海住房保障體系受益面還非常有限,應注重結構調整,加大公共租賃房的投放力度;高校應當注重學科與專業設置,積極進行調整結構,改變過去圍繞制造業發展培養人才的專業設置模式,為新一輪發展積聚力量。
“上海醫改既要堅持國家戰略,也要體現上海特色。”政協委員蔡威關注醫療衛生制度改革。他說,上海的醫改不僅要讓困難群體得到保障,還要順應國際化大都市的需要,為改善投資環境服務,建立起高端的醫療體系,在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上下功夫。他還精心準備了建議建立全國統一的醫師執業檔案信息管理系統的提案,準備提交全國“兩會”。
全國政協委員屠杰經周密調研準備了6件大會發言、提案等,內容涉及世博、就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
他在一份提案中認為,按照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體要求,國家制定了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出臺了一系列推動結構調整的政策措施,但仍需進一步抑制產能過剩。許多代表和委員在飛機上就打開筆記本電腦,認真討論、修改即將提交的議案、提案和書面意見。他們在全國“兩會”之前,已圍繞辦世博、調結構、促轉型、保民生等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準備,還參加集中視察、開展實地調研走訪、召開座談會,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