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會場館廣泛應用太陽能 展示未來城市圖景 |
試燈中的上海世博園區世博軸索膜結構與中國館相映成景(2010年1月7日攝)
世博園區“陽光谷”試燈 世博網5月10日消息:在2010年上海世博園江蘇館內,有一朵“七色花”,在燈光下向人們演示如何捕捉太陽能,并反射出赤、橙、黃、綠、青、藍、紫的七色光譜。
這朵“七色花”其實是向日葵造型的太陽能裝置,由一塊塊太陽能電池板拼接而成,可隨著陽光旋轉,收集七色光譜聚集新能源。吸收的太陽能通過采光導入系統,就能夠轉化為電力發電。
記者輕輕觸摸“七色花”,花瓣上“跳”出館內的能耗信息:身邊溫度超過20攝氏度。
太陽能技術被應用在上海世博會多個場館中。從天空俯瞰世博會主題館,24個次第排開的藍色菱形,正是現已并網發電的太陽能光伏電板。而中國館“東方之冠”高達68米的屋頂平臺也“鑲嵌”有光伏組件,后者是目前世界上單體面積最大的太陽能屋面,安裝容量2825千瓦,總面積3.1萬平方米。
“這些與建筑相融合的太陽能設施,令兩座永久性場館成為‘綠色世博’理念的直接展示者。”上海世博會執委會專職副主任鐘燕群表示,上述兩大展館累計的太陽能裝機容量可達3127千瓦,一年提供并網發電的電量可達284萬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1000噸。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陸曉春說:“上海世博會的太陽能發電項目,既是中國目前規模最大、采用技術最多的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也是世博會歷史上太陽能發電技術的最大規模應用。”
被稱為“紫蠶島”的日本館,建筑外表采用透光的薄膜,可吸收太陽能發電并在夜間發光;弧形穹頂上“長著”三個洞和三個角,前者可接收雨水并循環利用,引入陽光以減少照明用電,后者可強化冷暖空氣的流通,減少空調能耗。
日本館設計師彥坂裕說,“紫蠶島”通過使用鋼骨架與膜外殼結合、“無樁地基”設計等實現“環境友好”的目標。
在“城市最佳實踐區”,上海市的參展案例“滬上•生態家”,屋頂安裝有“追光百葉”,可跟隨太陽角度的變化自動調節,實現遮陽、照明多種用途。
國際太陽能學會副主席黃鳴向記者描述了他眼中的未來綠色城市:太陽能熱發電、光伏發電等多種可再生能源實現綜合應用;太陽能輕軌、太陽能游艇等自由馳騁;采暖制冷通過太陽能和生態節能的玻璃及門窗解決。
“健康、舒適、經濟、環保,以太陽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技術已經達到這樣的地步,是未來城市必須走的可持續發展之路。”黃鳴說。
目前,民用光伏一體化建筑在中國已經出現。在上海,電力學院學生藝術活動中心10千瓦的光伏屋面已計劃擴增至50千瓦,崇明瀛東生態度假村接待中心的20千瓦光伏屋面預計今年上半年并網發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