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世界博覽會的中國"收藏展 藏品講述中國世博路 |
中國第一本記述世博會感觀的著作《環游地球新錄》、1851年倫敦世博會標有China(中國)銘文的獲獎獎牌、百年前法國世博會中國館圖紙……這些記錄著中國參與世博會百年歷史的收藏品,將于9月15日正式對公眾亮相。昨天,記者來到正在做開展最后準備的“知我中華、興我中華———走進世界博覽會的中國”收藏展,近距離一睹這1200余件世博收藏品的真容。 工作人員正在安放幾枚1900年巴黎世界博覽會的獎章、紀念章。 本次收藏展分為回眸世博、難忘世博、走近世博、精彩世博四部分,以歷屆世博會的收藏品為主體,圖文并茂,展現了中國與百年世博的深厚淵源。 展廳一角,由晚清李圭所著的《環游地球新錄》(線裝4本,1878年版)被譽為“中國第一本記述世博會感觀的著作”,也是首次對外展出。該書由閘北區著名收藏家俞建國于海外覓得,書中記述了李圭于1876年參觀費城世博會時的情景,其中,一百多位留美中國少年參觀世博會,“于千萬人中言動自如,無畏怯態”,并獲美國總統接見的過程,也在書中一一記錄、真實再現。 據介紹,此次展出的很多世博藏品,都是第一次公開亮相。“觀察一下這枚獎牌,上面刻著China(中國)的字樣,實屬難得。”俞建國告訴記者,這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在1851年倫敦世博會獲獎獎牌中,標有國家銘文的珍品。根據史料記載,首屆世博會上,有兩個中國人得獎,分別是帶去12包中國特產“榮記湖絲”的上海商人徐榮村和廣東參展商希生,他們的獲獎獎牌已不知去向,“如果是參展商,獎牌正面會標有獲獎商品名稱,這枚獎牌沒有這些標識,可能是主辦方授予參展的中國官方代表的榮譽。”記者了解到,眾多的展品中,要論價值最高的,還要數宜興利用陶器公司出產的兩把紫砂壺,曾在1915年的巴拿馬世博會上獲獎,“其中一把方形紫砂壺的創作者已難以考證,目前的估價約在50萬元左右,”俞建國說。 中國的世博參展史,也是一段民族品牌走向世界的奮斗史。商務印書館的教科書、美華利的時鐘、鳳凰牌洋燭、三角牌毛巾、振華牌油漆……20世紀初,這些“老上海”們耳熟能詳的名牌,都曾在歷屆世博會舞臺上載譽而歸。在“難忘世博”展區,共將展出100余家中國企業參加早期世博會的實物和史料,其中眾多的“閘北名牌”集體亮相,據統計,閘北至少有32家企業共計38種產品參加過世博會并獲獎。 據介紹,此次收藏展由上海市文化廣播電影電視管理局和閘北區委、閘北區政府共同主辦,將在閘北的創意合金工廠拉開帷幕,9月15日至10月3日,市民可免費參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