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交所給黃金“統購統配”畫上句號 |
2002年10月30日,上海黃金交易所正式開業,結束了延續50多年的黃金“統購統配”,表明中國的“黃金中心”在上海誕生,也標志著我國由貨幣市場、證券市場、保險市場、外匯市場和黃金市場組成的主要金融產品的交易市場全部建成。 上海黃金交易所于2001年10月31日經國務院批準成立,2001年11月28日模擬運行,但開業日期一拖再拖,而焦點就是征收17%增值稅的問題。2002年2月,有媒體報道“征稅卡殼、上海金交所開業受阻”,黃金交易的增值稅如何收、收多少的問題開始受到公眾關注。9月12日,國家財政部和稅務總局一紙公文平息了外界紛紛擾擾的猜測,為金交所開業掃清了最大障礙。文件說明,對場內交易予以稅收政策優惠,規定金交所會員單位通過金交所銷售標準黃金未發生實物交割的,免征增值稅;發生實物交割的,由稅務機關按照實際成交價格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并實行增值稅即征即退的政策;同時免征城市建設維護稅、教育費附加稅。10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上海黃金交易所將于月底正式開業。 持續了50多年的黃金計劃管理體制,被上海黃金交易所的開業鐘聲徹底畫上了句號,表明中國黃金市場開始走向全面開放。黃金白銀的“通購通配”被視為“計劃經濟時代留下的最后一座堡壘”,它的終結伴隨著新的管理體制走上了前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