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制幣的品相與氧化 |
發布日期:09-07-21 09:17:18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金幣 作者: |
錢幣收藏講究品相,品相的好壞,關系到錢幣的價值。 研究精制幣的品相,我們先看一下歷史貨幣中的硬幣品相由那些因素決定的。 古錢幣都有氧化,要求錢文清楚,錢幣規整。有的氧化嚴重,連文字都無法識別,就需要清除氧化層,直到能看清文字。近代硬幣也都有氧化,但只要氧化的不是很嚴重,不影響品相的定級,特別是五彩包漿的老銀幣,還受到收藏者的喜愛,衡量品相的標準主要是看磨損程度,品相的定級是用高倍放大鏡看幣的表面,依據磨損情況來定級。因此,影響歷史貨幣品相的重要因素是磨損,氧化對品相影響不大。 現代硬幣由于流通時間短,很多硬幣沒有氧化,所以氧化成了鑒別錢幣品相的一個標準,特別是貴金屬幣、精制幣、套裝幣流通硬幣,都有包裝,一般都沒有流通過,所以都沒有磨損,這樣實際上只能用氧化程度來鑒別錢幣的品相。 但是,現代錢幣過若干年以后也會成為歷史貨幣,氧化是不可避免的,特別是銅幣,比較容易氧化,也就是說,從長期來講,錢幣的價值將主要取決于珍稀程度、歷史地位、市場關注度等因素。 對于精制幣來說,如果能長期不氧化,其價值肯定不會打折扣,如果出現氧化,我關心的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氧化以后的精制幣和普制幣能否形成區別。只要有區別,精制幣的價值就存在,氧化是小問題;如果不能形成區別,只靠包裝來區分,版別的區分就不成立了,那么精制幣和普制幣的價格應該相等。 精制幣的氧化,一方面和保管有關,更主要的還是材質,目前主要有5種材質,分別為銅鎳合金,鋼芯鍍鎳、紫銅合金、黃銅合金和雙金屬鑲嵌。 銅鎳合金精制幣鑄造于1989年及以前,距今已有20多年的時間,這些精制幣氧化的不多,全品的占大多數,氧化最為嚴重的是和平年精制幣沈陽版,我所見數量有七八套,全部氧化,顏色發灰,我估計氧化的原因是包裝原因,用塑料錢幣冊包裝,這種包裝方式和市場上出售的硬幣冊是一個原理:用塑料袋裝、不密封。我以前曾用塑料硬幣冊裝過現代錢幣,現在早就不用了,里面的錢幣極易受潮,氧化速度很快。 雖然和平年精制幣沈陽版全部氧化,但這種氧化很均勻,盡管有的氧化到連鏡面都沒有了(見上圖),但和普制幣對比還是有明顯的區別:精制幣的明暗對比強烈,在加上幣邊的不倒角區別。所以這種氧化不需要處理,是一種正常的氧化,我認為所形成的氧化層,可以阻止精制幣的進一步氧化的。其價值基本不受影響。 我曾設想把氧化的和平年精制幣沈陽版酸洗處理,有可能出現上海版的鏡面,如果再去上幣廠塑封一下,可能就變成上海版了,因為沈陽版和上海版除了氧化和包裝以外,沒發現其他區別。但這種試驗的風險性也大,是否有人做過試驗我不知道,也許市場上有的上海版就是這么來的,因此對于目前較高的上海版價格來說,沈陽版的價值被低估了。 鋼芯鍍鎳精制幣從90年開始生產,早期的也有近20年的時間了,我在馬甸曾見過1991年鑄造的植樹節精制幣,有十來套,外紙盒爛掉了,打開絨盒子后發現里面長滿了毛,把毛擦掉后盒子和證書上都留有黑點,但里面的幣沒有一枚氧化的,十來套我基本都看了,說明鎳的抗氧化性極強,基本不用考慮氧化的問題。 紫銅合金精制幣都是動物幣,氧化極為普遍,表現為顏色發紅變深,有的是一面顏色變深,有的是兩面都變深,還有的出現從外沿到中心的顏色變化。有時打開整包的動物幣,全部出現氧化現象,所以泉友在購買動物幣時,不能太挑剔,否則幣商只有放棄動物精制幣的經營。 黃銅合金和雙金屬鑲嵌精制幣的鑄造時間不長,氧化并不嚴重,部分出現氧化,表現為幣面顏色發白,有的出現霧點,有的整個幣都象蒙上一層霧一樣,目前這種氧化極易處理。 精制幣氧化的基本情況就這樣,收藏者購買時要心中有數,部分精制幣出現氧化現象也是正常的,但有一個原則,就是不能出現黑色斑點,這是大缺陷。對于收藏者來說,每種材料的精制幣都不能缺少,各有特色。 很多收藏愛好者在挑選精制幣的品相時,還特別注重包裝的品相和證書的號碼,要求整包不破口,紙卡不鈍角,證書號碼不帶4和7。如果都這樣,幣商無法經營精制幣。投資者買原包的目的是省得打開挑品相,破個口又有何妨?精制幣將來價格足夠高以后,必定是以單枚交易為主,交易的過程不可避免的造成紙卡的磨損,鈍個角怎么了?都不要證書號碼4和7,那么將有20%的精制幣沒人要,如何零售?所以我反對挑選號碼,也反對幣商單獨賣尾數是8的精制幣,因為如果幣商挑號碼賣,正常買幣的泉友就沒有機會買到尾號為8的證書號碼。我建議,號碼要隨機抽取。 對于精制幣的保存,我認為應放到2009年北京國際博覽會精制幣展上探討。以前大家都沒什么經驗,很多方法都在試驗中,效果還需要時間的檢驗。這里我談點意見,僅供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