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幣市場成交冰火兩重天 |
的個別現象;北京拍賣行的成交數字顯示,整體成交價格與2011年相比價格相差不多;而10月以來,價格還小有反彈。 當代金銀幣成交雖然紅火,價格大跌者卻比比皆是,四大名著主題的金銀幣二手價格均有大幅下跌,小規格“水滸”金銀幣跌價了近40%;剛剛上市的青銅器主題銀幣最多的跌價了50%;北京奧運會金銀紀念幣跌上加跌。 整體來看,除了5盎司重量以上的大規格產品,其余當代金銀幣產品的價格,2012年里都走跌10%~25%。正是因為價格大跌,部分機構投資者從10月中旬開始抄底,普通藏家也來淘金,反而放大了成交量。 投資群體: 機構追捧當代金銀幣 對于兩類錢幣,國內市場中的追捧人群也有所區別。當代金銀幣市場中的機構投資者數量較多,中短線投資者要比收藏愛好者更多。機構投資者一般會炒作當年發行的新題材,大資金量投資,多地同時買進幾百套,1個月內迅速買賣,賺取20%~150%的差價,東南沿海各省的機構投資者是其中的炒賣主力。 而對于近現代機制幣,長線、個人投資者數量較多;很多北京市民從幾十年前就開始留心收藏老銀元,賣得少,收得多,真心實意愛好收藏、愛好錢幣文化,其中修煉出了很多博古通今的資深藏家。 北京資深收藏者: 10年收集2000多枚 北京收藏者大水先生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個人收藏愛好者,由郵票收藏轉藏錢幣,主藏近現代機制幣,一般做長線收藏。上個世紀最后10年,是大水收集近現代機制幣的“黃金時期”,北京市文物薈萃,很多親朋故友家里都有“袁大頭”、“孫小頭”,就連琉璃廠、潘家園都能淘出值錢貨色來。 “清朝末年的長須龍銀幣,我十幾元買過,幾十元也買過,現在的二手市價都在幾千元以上。”大水興奮地回憶說,那個時期他大量買入,10年里頭收集到了2000多枚錢幣,成為收藏圈子里由郵轉幣的“暴發戶”。 “平均下來,一枚錢幣在我手里,至少要呆個三五年”,什么反龍幣之類的珍品,大水是計劃“傳給兒子的”。這些收藏理念,與機構投資者、廣州收藏者都有較大的區別。 南粵投資新手: 循環收藏以幣養幣 相比大鳴大放的北京收藏者,廣州收藏者的態度要低調很多,知識分子型藏家老何正是其中的一員,2002年才開始收藏,屬于老藏家中的“新手”,主攻當代金銀幣收藏。 循環收藏、以幣養幣,是老何的絕活兒。比較成功的操作就是購買云岡石窟金銀幣,還沒有發行時他就去商家那里下訂金,預訂的價格只有7000多元,當時定了兩套。 上市沒到2個月,這套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