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貴金屬紀念幣的文化與藝術 |
發布日期:09-10-11 08:14:38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中國金幣網 作者: |
自1979年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第一套貴金屬紀念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紀念金幣至今,中國現代貴金屬紀念幣經過24年輝煌的發展,目前已累積向海內外發行了10大系列近1500個品種的貴金屬紀念幣,題材涉及重大政治歷史事件、中國及世界杰出歷史人物、大熊貓及珍稀動植物、十二生肖、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中國古代科技發明發現、中國古代及近現代名畫、傳統文化、體育運動、中國佛教藝術及民族吉祥物系列等。內容體現了我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和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以及科技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果。這些貴金屬紀念幣以其廣泛的題材、豐富的內涵及新穎的設計、細膩的雕刻、精良的鑄造和濃郁的民族文化特點,深受海內外錢幣集藏者的青睞。今后一段時間,對于貴金屬紀念幣的生產與設計,我們應將眼光放在長遠、放在未來上,把選好題材、控制總量、多出精品放在首要議事日程上實施,使中國現代貴金屬紀念幣產品真正成為世界上獨具特色的一流的藝術產品。 我們在研究進一步提高紀念幣產品質量時,應深刻理解什么是精品?筆者認為“精品”有三點:一個是圖稿創意上的精品;一個是浮雕藝術雕刻精品;再一個就是工藝上的精品。精品不僅體現在雕刻模具、壓印和坯餅質量上,還包括各種金屬、各種工藝在紀念幣上的巧妙結合。要達到這個目標,使紀念幣真正再上一個層次,應在如下幾個方面加以探討: 一、關于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 貴金屬紀念幣上的圖案,屬工藝美術范疇。由于地理、民族、時代、宗教、哲學以及文學等直接影響著美術,因此,東西方有著各自的政治背景,文化各異,在世界上形成了兩大主要藝術體系——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兩種文化藝術差異的客觀存在不僅表現在政治、經濟上,更直接表現在審美形式上,彼此間有著本質的差異。這種文化的存在彼此間不是為了對抗,而是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彌補,相互尊重和共同生存、發展的關系。而絕非用一種文化去否認另一種文化。從繪畫角度看,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大量的西方現代美術登陸我國,從心理上和觀念上給中國的畫家和美術理論家帶來了一定的觸動,使以后的繪畫在視覺形式和審美上,產生了與西方美術趨于雷同的現象。這種主流方向將直接威脅我國民族優秀文化的發展。在國門大開的今天,怎樣去應對西方藝術潮流般涌入對我國民族文化產生的沖擊?一些民族意識強的藝術家們,主動承擔了這一責任,像對待歷史上一次次外來美術進入一樣,他們以博大的胸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