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如何收藏錢幣 |
發布日期:11-07-27 08:12:35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文物天地 作者: |
1.第一套人民幣壹萬圓“牧馬圖”正面
第一套人民幣壹萬圓 牧馬圖 背面 不可盲目迷信珍稀錢幣 目前,錢幣市場十分紅火,尤其是各類珍稀錢幣在拍賣場上更是風光無限,拍賣價格迭創新高。在當前國內CPI指數居高不下的情況下,收藏和投資珍稀錢幣的人已越來越多。珍幣是否一定能夠保值增值?這是許多集幣新手十分關心的話題。其實,對于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而是應該辯證客觀地看待。因為有些珍幣買進后,的確能夠保值增值,為收藏者帶來可觀的收益,但另有一些珍稀錢幣買進后,不但不能保值增值,反而還會下跌套牢。這是為什么呢?對于這個問題,筆者認為應從兩個方面來分析,一是要看這枚珍幣本身受市場關注的程度如何,即這枚珍幣的題材、圖案、品相等是否“熱門”,是否有群眾基礎,是否深受錢幣收藏家的喜愛;二是要看當初買進這枚珍幣時價格的高低以及賣出時市場的承接情況如何。 在林林總總的錢幣藏品中,的確有個別珍品表現出色,漲勢驚人。比如退出流通領域的第一套人民幣走勢十分強勁,1951年發行的珍幣壹萬圓“牧馬圖”最新價已達到200萬元一張。近年來,不斷有人持續買入流通紀念幣《建行》,使《建行》的價格大幅攀升,從五年前的1000元漲到了目前的4400元。《建行》之所以上漲較快,是因為它作為流通金屬紀念幣的珍稀“龍頭”品種,具有量小質優和群眾基礎好的特點,讓買進該幣的人都獲益匪淺,使投資者感覺很放心。有些珍幣沒有如此運氣,如元末農民起義軍韓林兒所鑄“龍鳳通寶”折三錢,在古錢幣板塊里十分罕見,現市價約2萬余元一枚。但市場里買賣古錢幣的人本來就不多,而收藏農民起義軍錢幣專題的人就更少,且古錢又受真偽和品相優劣的影響,故該幣常常有價無市,市場承接能力很弱,出手較為困難。 有集幣新手為一時滿足“人無我有”的虛榮心,為了得到某些珍幣,在拍賣會上志在必得,盲目把一些錢幣的價格抬高,買回一些價格奇高的珍幣。問題就出在這里,這種價格奇高的珍幣已超出了錢幣本身應有的價值,也就是市場普遍所能認可的價格。在正常情況下,這種珍稀錢幣再過幾年也未必能達到這個價格,也就根本談不上保值升值,剩下的只有套牢的份了。如有位集幣者以高價購入一枚罕見的珍幣,后因經濟狀況欠佳,無奈之下只得把這枚收藏多年的珍幣拋售,可市場根本沒有足夠的承接能力,連續多日也無人問津,最后,只得忍痛割肉,賣出價竟不到買入價的二分之一。 巧藏垃圾幣亦可升值 集幣愛好者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