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俗金銀幣有哪些 |
發布日期:14-02-20 08:52:22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金投珠寶 作者: |
中國自古就有“入國問禁,入鄉隨俗”的民間傳統,民俗是最貼近身心和生活、并世世代代錘煉和傳承的文化傳統。自2001年始,中國人民銀行(行情 專區)開始發行民俗節日系列貴金屬紀念金銀幣,先后共發行了四組,分別是“中秋節”紀念銀幣、“端午節”紀念銀幣、“春節”金銀紀念幣和“元宵節”金銀紀念幣。以豐富的文化內涵、傳統的喜慶畫面為我們展開了一幅幅精彩生動的民俗畫卷。 1、中秋節紀念銀幣 2001年9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在新世紀(行情 股吧 買賣點)的第一個中秋節到來之際,發行了中國民俗系列——中秋節紀念銀幣一枚。它是央行發行的第一枚中國民俗系列題材紀念幣,對于弘揚民俗文化、豐富貴金屬紀念幣的發行題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銀幣的正面圖案為廣寒宮繞云而立,廣寒宮的建筑精雕細刻在微凸的球面上,輕盈飄渺的祥云縈繞其間,屋檐、門窗、欄桿、臺階等賦予或亮、或暗、或白、或灰等不同的色澤,恰到好處地將廣寒宮的立體感和縱深感完美呈現。而在工藝中運用的噴砂處理、云朵稍稍做亮、平底鏡面,更加凸顯出月中廣寒清婉靜寂的清俊之氣。銀幣背面圖案是一幅古樸典雅的“花好月圓圖”,牡丹、月季和菊花次第怒放,畫面簡潔樸實,莊重大氣。背面圖案呈現了意境雅致的視覺效果,簡練而明快的訴求,滿足了國人的審美情趣和對文化認同的需要。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運用先進的貴金屬鑄幣工藝來描繪的這幅花好月圓圖是一種審美,更是一種藝術。 2、中國民俗——端午節紀念銀幣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自2006年端午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后,于2008年開始正式定為國家法定節日,并于2009年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國人民銀行于2002年5月15日發行了中國民俗——端午節紀念銀幣一枚。 銀幣正面以樸素古雅的“屈子祠”作為主圖。屈子祠位于汨羅江畔,玉笥山麓,始建于漢代,是為紀念屈原而修建的。幣面以寫實手法對建筑磚木結構的刻畫具有很高還原度,祠前印刻歲月痕跡的石磚在眼前逐漸展開,如臨其境。銀幣背面是競劃龍舟的場景,以鏡面噴砂工藝完美呈現出頗具動感的場面,湖面、波濤、龍舟被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足以通過銀幣傳達給觀者一幅奮勇爭先的競賽畫面,但聞鼓聲陣陣、眾人吶喊,但見船槳激起浪花、龍舟如離弦之箭,可謂精彩之至。無論是賽龍舟,還是對屈子祠的修復重建,端午節里面的種種紀念活動,其實都表達著人們對古代先賢屈原的懷念,對他人格魅力和愛國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