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春華 2007.9.27 ...中國商報網
1924年后,由于民國政府實施“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有效地促進了國共合作以及國民革命軍的北伐,革命形勢一派大好。
在此情況下,國民政府的財政部順應民意,決定用孫中山紀念幣等新銀幣,取代使用多年的“袁世凱像銀元”。福建省于1927年發行的總理紀念幣(銀質)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鑄造的。按理說,“中華民國總理紀念幣”,一般應由國家中央造幣廠鑄造,而“總理紀念幣”卻是由福建這一地方造幣廠鑄造的,那么,這是為什么呢?原來,當時原本擔任此項鑄造任務的南京造幣廠,因內部關系沒有理順,加上一些技術上的原因,遲遲沒有投入鑄造。而孫中山逝世后,南京中山陵正在大興土木,而當時穩定經濟也需大量資金。發行新幣這一大事顯然不能再拖了,于是,福建造幣廠才“捷足先登”,獲得“總理紀念幣”的鑄造權。
“總理紀念幣”共分“壹角”和“貳角”兩種面值。其中“壹角”幣重2.7克,直徑1.8厘米;“貳角”幣重5.3克,直徑2.2厘米。這兩種面值的總理紀念幣正面和背面的主圖完全相同,即正面為孫中山正面肖像,背面為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能在如此小的銀幣上鑄造出細膩的孫中山肖像,沒有較高的鑄造水平是不行的。略感遺憾的是,這兩枚銀幣均為銀毫子般大小;同時,福建造幣廠除“壹角”、“貳角”幣外,卻沒有鑄造面額更大的“壹圓”幣。總理紀念幣的鑄造數量至今不得而知,但與“袁大頭”相比,只能算是“微乎其微”,這可能是由于當時福建的銀錠還比較缺乏的緣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