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硬幣的品相分級 |
發布日期:07-10-18 08:52:00 作者:本站記者 新聞來源: 新聞點擊: |
硬幣品相是指硬幣形態的優劣和幣面的完美程度。隨著各國集幣水平的提高和國際錢幣界的深入交流,廣大錢幣愛好者越來越關心硬幣的品相。品相優良的硬幣令人賞心悅目,而磨損嚴重,傷痕累累的硬幣則絲毫不能給人以美感。收藏者對硬幣品相向來沒有嚴格的評判準則,愛好者往往使用"全品相"、"上品"等含混的描述,既缺少科學性,也難以統一使用。盡管國際上并無公認的硬幣品相分級標準,但國際錢幣界一直在嘗試制定能適合大多數國家的標準,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大體上形成了兩種評定辦法,即描述分級法和數字分級法。 描述分級法在歐洲、美國等國家和地區中都有應用,容易為社會公眾了解,一般分為7級: 1.未流通/未使用/新品(Uncirculated,UNC)。即在30倍放大鏡下,也觀察不到任何磨損或流通過的痕跡,但可能有包裝劃痕(Bag Marks)。 2.極美(Extremely Fine,XF或EF)。幣面95%細部清晰可見,整個幣面僅有極其輕微的磨損。如果以幣面某一局部區域作為定級標準,則該區內90%細部清晰可見。 3.優美(Very fine,VF)。幣面75%細部清晰可見, 整個幣面為中等程度磨損,文字和數字邊緣部分可能不夠清晰。如果以幣面某一局部區域作為定級標準,則該區內細部清晰可見。 4.美品(Fine,F)。幣面50%細部清晰可見,整個幣面已呈現嚴重磨損,文字和數字邊緣部分已不清晰。如果以幣面某一局部區域作為定級標準,則該區內只有50 %細部清晰。幣面常為未清洗狀態,出現污垢,喪失光澤。 5.上佳(Very Good,VG)。幣面僅有25%細部清晰,整個幣面已嚴重磨損。 6.佳品(Good,G)。幣面已嚴重磨損,僅能辨別圖案輪廓,邊齒也有磨損,除古幣、珍稀幣外已無收藏價值。 7.劣品(Poor,PR)。幣面嚴重磨損,僅能分辨大體輪廓,邊齒磨損嚴重,一般已無收藏價值。 評定硬幣品相等級時應以磨損情況比較嚴重的一面為準。 除此,在品相等級表中還常標有"精制"(Proof, PRF)字樣,通常稱為"拋光"或"鏡面"。因為總體來說,硬幣按其加工可分為"精制"幣和"普制"幣兩大類別。"精制"幣主要用于收藏、饋贈,并不流通,體現了現代制幣方法所能達到的最佳幣面水平。"普制"幣用于流通,從而形成從"未流通"到"劣品"7種不同品相等級。 有人認為:"精制"指的是一種特定的制幣工藝,而不是原有意義上通過"流通"形成的品相等級。但在實際集藏活動中,"精制"與"普制"密切相連,所以把"精制"作為一種"特殊"品相,也未嘗不可。"精制"工藝一般包括:幣坯在沖切后進行拋光、稱量;模具要全經噴砂處理,然后把凸出部分拋光至鏡面或鍍鉻;壓印時要降低壓印機速度,有時需多次壓。徊僮鲿r注意不得損傷及污染幣面,常戴防護手套操作;運輸包裝中也不得磕碰。因此,"精制"幣外形完整無暇;圖像文字輪廓清晰;邊緣無缺損。"精制"幣幣面凸出部分(模具凹入噴砂部分)呈凝霜面(Frosted Surface),凹入部分(模具凸出拋光部分)呈鏡面(Mirror-1ike Surface),后者常是鑒別"精制"幣最明顯的標志。 許多錢幣目錄上硬幣品相均按描述法分級,如美國克勞斯出版社《世界硬幣標準目錄》常將硬幣分為4級: 1.粗制幣采用:優美(VF)、美品(F)、上佳(VG)、佳品(G)。 2.機制幣采用:極美(XF,EF)、優美(VF)、美品(F)、上佳(VG)。 3.現代幣,特別是收藏幣則采用:未流通(UNC)、極美(XF,EF)、優美(VF)、美品(F)。 數字分級法 為了適應美國硬幣交易中不斷追求高品級的需要,美國錢幣協會于20世紀70年代制定了《美國錢幣協會美國硬幣評級正式標準》(0ficial ANA Grading Stan dards for United States Coins,OAGS)。此標準由布雷塞特(Ken Bresett)及科索夫(A.Kosoff)編寫,并已多次修訂出版。目前,這一分級方法正在美國逐步推廣,但現尚未得到國際上的普通認可。這一標準的特點是首先將幣面品級分為三檔:精制品、未流通品、流通品。然后在每品后綴有一定數字(3-70)以表示其品級高低。這一標準出籠后,由于較為明確合理,且市場買賣雙方均有迫切統一標準的要求,所以很快為大家所接受。目前美國出版的書刊已全部采用該標準,其他英語國家錢幣界亦普遍引用,非英語國家則參照后制定盡量接近的品相評級系統。 1.精制品(Proof Coins)。精制品原則上并非品相分級,而是一種特殊的制造工藝。由于精制品一般都在問世時即為人們所收藏,所以都是未經流通品。最早的精制品出現于1850年左右,數量很少,到20世紀30年代后,各國造幣廠才普遍制造。 ──Proof-70。又稱為完美精制(Pefect Proof),是幣面完美無疵的最高級別,沒有任何劃痕、包裝劃痕及缺陷。幣面可以是光澤如新,也可以是自然本色。 ──Proof-67。介于Proof-70與Proof-65之間。 ──Proof-65。即精選精制(Choice Proof),用4倍放大鏡可見輕微劃痕或缺陷,一般說來已臻完美。 ──Proof-63。介于Proof-65與Proof-60之間。 ──Proof-60。用肉眼可見分散的疵點。 ──Proof-55。即損傷精制(Impaired Proof),精制幣雖不流通,但在交易、清洗中也有可能造成一些疵病。 2.末流通品(Uncirculated Coins,Mint State Coins,MS)。指制幣廠出廠后未投入市場流通的全新幣,所以也叫出廠幣。這些錢幣大都是在廠內就封裝的。成套封裝的稱為出廠幣套幣,系專為收藏者制作,售價略高。 ──MS-70。即完美未流通(Perfect Uncirculated),屬普制幣中的最佳狀態,用4倍放大鏡可發現一些疵病。由于幣面光澤(而不是劃痕、疵病)的差異又分為光亮完美未流通(MS-70,Brilliant)和本色完美未流通(MS-70, toned)。后者幣面呈自然本色,但不一定光亮。 ──MS-67。介于M-70與M-65之間。 ──MS-65。即精美未流通(Gem Uncirculated),可以是光亮或自然本色,有少量包裝劃痕和一二個邊緣疵病。 ──MS-63。又稱精選未流通(Choice Uncirculated),介于MS-65與MS-60之間。 ──MS-60。即標準未流通(Typical Uncirculated),有一定的劃痕疵病,邊緣也有少量磕碰,光亮或本色。 3.流通品(Circulated Coins)。 ──AU-55。即精選近于未流通(Choice About Uncirculated),僅在幣面凸起部分有輕微磨損痕跡。 ──AU-50。即近于未流通(About Uncirculated),幣面凸起部分均有不同程度磨損痕跡,至少有一半以上幣面保持原有光澤。 ──EF-45。即精選極美(Choice Extremely Fine),幣面凸起部分均有磨損,但全部細部清晰,幣面部分區域(如文字間)保持原有金屬光澤。 ──EF-40。即極美(Extremely Fine),幣面均有磨損,但圖像仍清晰,幣面仍有少量原有金屬光澤。 ──VF-30。即精選優美(Choice Very Fine),凸起部分磨損更多,但所有主要圖像清晰。 ──VF-20。即優美(Very Fine),與VF-30相比,凸部磨損更甚。 ──F-12。即美品(Fine),嚴重磨損,總體尚可辨清。 ──VG-8。即上佳(Very Good),細部已幾乎磨平。 ──G-4。即佳品(Good),磨損更甚,僅能分辨出主要圖像。 ──AG-3。即近于佳品(About Good),幾乎所有部分已接近磨平,有時僅能辨明年代。 另外,精制品還可分為以下3類: (1)霜(鏡)面精制(Frosted Proof)。指幣面凸出部分為凝霜面,凹入部分為鏡面,屬標準精制品狀態。從1936 年起,各主要造幣廠開始普遍制造。 (2)鈍(砂)光精制(Matte Proof)。模具經噴砂或酸蝕后未經拋光,所以幣面凹凸部分均為鈍光面。 (3)類(半)精制(Prooflike,P/L)。即并未采用精制工藝,而是用新的模具在最初壓印中所得出的表面光潔、輪廓清晰的高質量普制硬幣,幣面凹入部分近于鏡面(因未拋光),凸出部分沒有凝霜效果(因未噴砂),嚴格說來實與AU-55品級相近。 其他有關硬幣品級的縮略語 1.在品級前加"G"(Good)表示"上品"、"優等",如 GVF、GEF,主要見于英國一些錢幣商目錄。 2.在品級后加"+"表示"上品"、"優等",如VF+,G+。 3.在品級前加"N"(Nearly)或"A"(About)表示"近于"、"略低于",如NVF、AVF。 4.用短橫線"-"表示"介于其間",如VF-EF,即 VF+或NEF。 5.用斜線"/"表示幣正背兩面不同品級,如VF/ EF,即一面為VF,另一面為EF。 美國硬幣品級評定服務 由上可見,使用描述法或數字法均難以對硬幣品相給出完全確切的評定。不同評定人對同一幣面幾乎不可能得出完全相同的結果。評定硬幣品相既需要科學檢測,又需要長期實踐;既需要個人經驗,又需要集體分析。通常錢幣商在進貨時有低估傾向,出貨時又有高估的趨勢,這就形成了設立專門從事硬幣品相等級評定服務機構的客觀需要。目前美國從事硬幣品相等級評定服務的主要機構有;美國錢幣保證公司(Numismatic Guar an ty Cor po ra tion of America,NGCA)、職業錢幣品級評定服務公司(Professional Coin Grading Service,PCGS)、美國錢幣協會錢幣服務部(ANA Coin Service ,ANACS)。它們對客戶提供的硬幣進行統一的品級評定有償服務,并發給評級鑒定書(證書)。這些機構憑借其專業經驗及商業信譽,減少了有關硬幣品級的爭議,加速了硬幣交易進程。 上述硬幣品相分級主要根據幣面狀況,但幣邊的磕碰(Edge nicks)及是否經過清洗(Cleaned)常極大影響幣價。 我國目前還沒有正式制訂硬幣品相評級標準。這是和我國在錢幣方面的商品經濟尚在起步階段分不開的。像郵品市場一樣,錢幣既然是一種商品,也存在著和國外接軌問題,這就需要有大家公認并遵守的品相評級標準。最為簡單的作法是直接引進,許多國家已這樣做,原則上,除需要作適當普及宣傳外,不存在多少困難,但中國歷史悠久,古錢占極大比重,對于大量此類存世已久的錢幣,如何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錢幣品相評級標準還有待進一步研究。(中國收藏網)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