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1957年12月1日開始發行硬分幣(當時發行的分幣為1955年號,遲了兩年發行)至今已整42年。新中國金屬硬分幣是1953年設計,1955年開始鑄造生產的。1957年11月19日國務院頒布《關于發行金屬分幣的命令》,責成中國人民銀行自1957年12月1日起發行。該套金屬硬分幣,分壹分、貳分和伍分三種,是用鋁鎂合金鑄造,分別由上海造幣廠和東北沈陽造幣廠鑄造。這套金屬硬幣,除了有自身所具備的貨幣功能外,還具有很高的藝術欣賞功能,頗受國內外錢幣愛好者的青睞。
我國每年鑄造分幣的數量是由人民幣流通中分幣的所需量而定,這是鑄造各年份分幣多寡的主要原因。小小分幣有如此高的價格,于是就有人鋌而走險——偽造,現在集幣市場上發現的“偽分幣”主要是被稱為套分幣“五大王”(最少的幾枚)的1979年伍分,1980年貳分、伍分,1981年壹分、伍分等共5枚。其作偽手法是用真幣改刻年份來牟取暴利。因分幣質軟,奏刀較易,出現批量改刻,如1981壹分、1981年伍分,分別用鑄量較多的1984年壹分、伍分改刻,將“4”改刻為“1”,變成1981年版;1980年貳分、1980年伍分分別用1989年貳分和伍分改刻,將“9”改刻為“0”,冒充1980年稀少版;而1979年伍分則是由1989版的伍分改刻,因“8”字改刻為“7”難度較大,所以在這幾種假幣中,此幣做工最差,較易識別。此類幣制造者目的是欺騙集幣愛好者。
錢幣愛好者在投資和收藏這些金屬幣時,應特別注意:
①不要求全。選擇那些發行量小,正常流通渠道中亦不太多見的品種。如50—70年代發行的分幣,這些品種收集起來比較容易,如果條件允許,1955年、1957年、1992年壹分、1959年、1992年貳分這些較稀罕的品種應多多留意,相信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益。
②金屬幣品相的好壞是決定其價值的重要因素。
③無論是投資還是投機均需上批量,才會有顯著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