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哲學歷史觀認識早期中國現代金銀幣設計 |
發布日期:10-04-06 12:22:43 泉友社區 新聞來源:南京浩洋blog 作者:孫浩洋 |
在目前介紹中國現代金銀幣基本常識宣傳資料中,都特別強調紀念幣要素,如幣面要有國名、面值等要素,這是非常正確的、必要的。筆者在與現代金銀幣愛好者和錢幣商戶交流中,或在一些錢幣論壇和書籍材料中,經常發現有幣友指出我國早期(1979-1990年期間)發行的金銀幣在設計上存在著瑕疵和缺陷,或被指設計不規范、欠嚴肅等,主要是指缺少在當今看來的錢幣主要要素。其實,這是一種對歷史不夠尊重的認識觀。在金銀幣愛好者行列里,無論新人還是老人,如不能以正確的歷史觀去看待和認識歷史問題,則很容易進入誤區;而以現代的眼光去審視過去,則會有失公平。 從哲學的人的社會制約觀來看,我國早期現代金銀幣的設計,是不存在瑕疵和問題的,依然是完美的。為什么這樣說呢? 首先,人受到社會總條件決定和制約,經濟社會特性處于絕對支配地位。我們人類長期研究人類所走過的路,不難發現不同時代的人或同一時代處于不同地位的人,他們的表現和狀況不全相同,這就是人受到階級、經濟、社會因素規律影響而致的結果。比如,我國歷代許多大文學家們,在反抗封建壓迫、關心民瘼等同時,他們仍然存在一定的階級局限性,這都屬于正常的現象。錢幣設計師如此,我國貨幣設計部門、主管設計部門的上級行政機關更同樣是如此。 第二,人很難擺脫兩個客觀事實的影響。一是他個人所處的時代背景即社會大環境,就是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性;二是他個人所在的家庭背景即個人成長的家庭生活小環境。所以,我們任何人都是要打上自己所處時代社會烙印。而金銀幣設計師還要在他們的“作品”上打下代表國家或組織、階級烙印。我們身處的現實社會如此,連同科幻題材的影視作品也無法“超越”和完全擺脫受到本身現實生活的影響和左右,這有時往往又是不自覺的行為。如2010年初上影的科幻巨片Avatar。元月8日,筆者在南京河西萬達影城觀看后,感覺該片主題思想、攝影技術等都不錯。但片中虛構的生活在潘多拉球的納威人,影片把他們設計成“人”,但無非是該“人”的智慧、形體、顏色、能力等比我們人類夸張一些而已。 其次,具有國家名片之稱的金銀幣,只要存在其嚴肅性,加之設計師具有的社會制約性,設計師就不可能完全淋漓盡致地在金銀幣上表現出設計師個人人格志趣和藝術風格。我一直在紀念幣上注意尋找設計師是否留下個人姓名縮寫字母或符號的錢幣。至今,我未能找到 |